咏柳
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牵仍别恨知难尽,夸衒春光恐更无。
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逐渐接近烟雾缭绕的地方依然充满生机,东方的田园和西边的宫殿里种满了数千株树木。离别时的情感难以完全表达,春天的美景似乎也无法完全展现。这种情感如同风势一般巧妙地环绕,让人感觉悠长而委婉。天作之合,仿佛描绘出了繁华的景象,那些如丝般柔软的嫩芽在道路上四处蔓延。
去完善
释义
日近烟饶:这里是指太阳接近柳树时,柳絮像烟雾般飘散。烟饶,即烟雾缭绕之意。
东垣西掖:东垣和西掖都是指古代皇宫内的建筑,这里借指皇城中的柳树。
牵仍别恨:形容离别时的愁绪和思念之情。牵仍,指缠绵不绝的思绪。
夸衒春光:夸赞炫耀春天的美好景色。夸衒,夸赞炫耀。
解引人情:指柳絮在春风中摇曳,好像了解人们的心情。解引,指解开牵引。
长婉约:指柳絮形态优雅、柔顺。长婉约,形容柳絮轻盈飘舞的姿态。
巧随风势:指柳树巧妙地随着风势摇曳生姿。
盘纡:盘旋曲折。这里用来描述柳树枝条弯曲的形状。
天应绣出繁华景:形容天空中的云朵仿佛是被绣出来的繁华景象。
茸丝:指柳树的嫩叶和柳絮。
惹路衢:使道路变得杂乱无章。这里指柳絮飘落满地,给行人带来困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柳树美景的诗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的神韵和形态,以及它们在春日里的生命力。“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诗人以太阳、烟雾等自然元素为背景,展现出柳树繁茂生长的画面,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柳树人类的情感——“牵仍别恨知难尽,夸衒春光恐更无。”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柳树所代表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诗人接着描述了柳树的柔美与顽强:“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这句诗词赞美了柳树柔韧却不失坚强的品质,同时也是诗人对个人品质的隐喻。最后,诗人以“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来总结全诗,表达了柳树所带来的美好景致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首《咏柳》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为读者展现了春日的生机盎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柳》是晚唐诗人李咸用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74年至904年间,正值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咸用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他倍感挫败。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他在民间广泛游历,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咏柳》一诗中,李咸用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借柳树的形象,展现了晚唐时期的百姓生活在战乱中的痛苦挣扎,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