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林千之秋夜见怀
清夜炯不寐,虚窗入圆璧。鸿雁正南飞,庭柯已改色。四运无停景,欻见节序隔。百物自穰穰,吾心自寂寂。秋物本何悲,君悲当自适。楚玉非达士,泪苦为秋滴。不如陶渊明,浊醪度晨夕。以兹俟君子,须要生理得。一饮置君忧,再饮□君□。我感知己分,为子豁丹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夜晚无法入睡,窗户如圆形的碧玉一般透亮。大雁在南方飞翔,庭院里的树木已经改变了颜色。四季循环不息,蓦然间发现时光已隔着节日。万物生长繁荣,我的心却寂静如斯。秋天的景物本身并不悲伤,你的悲伤应该由自己来排解。那些忧虑并非出于真正的达观之人,泪水痛苦地为秋天而流。不如像陶渊明那样,用浑浊的酒度过每一个早晨和黄昏。以此等待贤者归来,必须保证生活的安稳。喝下第一杯酒忘掉你的忧愁,第二杯酒则是为你解忧。我知道你对我的关切之情,我会为了你敞开胸怀。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次韵林千之秋夜见怀》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首联通过描述清冷的夜晚和明亮的窗户,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颔联则通过对南飞的鸿雁和变化的树木颜色的描绘,暗示了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万物繁茂而自己的内心却感到孤独。他劝慰朋友不要过分悲伤,要学会适应生活。尾联则以陶渊明的例子说明,只有通过饮酒来排解忧愁,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林千之秋夜见怀》这首诗是由宋代文人周行己所作。根据史书记载,周行己生于公元1067年,逝于公元1125年。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曾参与科举考试,但在未及第时因奉养父母而辞官回乡。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游京师,入太学,三舍法行,遂升上舍,固辞归。”此后一直在家乡教书育人,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那时文人士大夫之间非常流行诗词唱和,此诗应是一位名为林千之的朋友秋夜寄诗见怀后,周行己以其原韵相和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士人阶层文化氛围浓厚,使得周行己等文人能够有机会投身学问,追求理想。然而,这也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党派倾轧的时期,周行己始终未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也成为其诗歌中的主题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