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祇陀僧房
回舟小息取僧房,一枕春风意味长。
江上鹁鸪啼雨罢,隔洲烟树日苍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船上稍作休息便进入了僧房,这个春天的美梦意味深长。
江边的水鸟在雨后停歇,隔着河岸的烟雾笼罩着茂密的树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留题祇陀僧房:祇陀是古印度地名,佛陀在世时的一座寺院所在地。僧房是指僧侣居住的房屋。
2. 回舟小息:指船返回来靠岸停泊。
3. 一枕春风:形容悠闲自得的心情。
4. 江上鹁鸪:江边的水鸟,叫声嘹亮。
5. 隔洲:分隔开来的陆地。
6. 烟树:雾气笼罩下的树木。
7. 日苍苍:太阳照耀下,呈现出一片苍茫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留题祇陀僧房》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春天美好景色的诗词。诗人周行己在祗陀僧房的所见所闻,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回舟小息取僧房”,描述了诗人乘船经过祗陀僧房时,决定暂时停下小憩的场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次句“一枕春风意味长”,通过“春风”一词,表达了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舒适而愉悦。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在这段宁静的时光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第三句“江上鹁鸪啼雨罢”,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雨后的江边,鹁鸪鸟在枝头啼鸣,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啼雨罢”既表达了雨过天晴的欣喜,又展现了大自然复苏的美丽景象。
末句“隔洲烟树日苍苍”,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特色。远处的岛屿与江水相连,烟雾缭绕中的树木显得格外苍翠。这里的“日苍苍”既是对阳光照耀下树林的描绘,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春天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欣赏。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祇陀僧房》是南宋诗人周行己创作的古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前后,此时正值宋金对抗时期,战火频仍,百姓疾苦。
在个人经历方面,周行己是一位抗金志士,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忧虑。他在《留题祇陀僧房》中写道:“青衫破帽客愁馀,每到山房病欲苏。天下事知难遂意,佛无愿力岂宽吾?”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而北方的金朝则趁机不断南侵,占领了大片领土。这使得周行己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