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南塘
荥阳居士居罕出,高堂华厦安于山。
人自垫溺岂关我,乃复辛苦事所难。
徒杠未成天欲寒,风吹溱洧波漫漫。
安得亟语贤刺史,刺史爱民如赤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荥阳居士居住的地方很少外出,宏伟的府邸坐落在山中。
他人的苦难与我无关,然而劳苦奔波是艰难的。
栈道尚未建成,天气渐冷,风吹过溱水和洧水,波浪滚滚。
怎么才能和贤明的刺史早日交流呢?因为他爱民如子。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坡南塘:即地名,位于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附近。
2. 周行己:宋代诗人。
3. 荥阳:荥阳在战国时期是韩国的都城之一,地处黄河与洛水之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4. 居士:在家修行的人,这里指荥阳居士。
5. 垫溺:沉溺其中,受困之意。
6. 岂关我:与我无关,表示不关心他人的困境。
7. 安得:如何才能。
8. 亟语:立刻告诉。
9. 贤刺史:指当地有德行的官员。
10. 安如赤子:将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
去完善
赏析
《坡南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忧虑和对百姓福祉的关注。诗人以荥阳居士为例,揭示出人们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不关心他人的困境,同时感叹自己虽有心助人而力不能及。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天气寒冷、水流漫漫的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困苦。最后,诗人期望能够与贤明的刺史对话,希望他们能像关爱婴儿一样关心民众,为他们排忧解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坡南塘》周行己是南宋时期的一首古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左右。当时,南宋与金朝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百年,民生疾苦,国运艰难。然而,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却愈演愈烈,政局动荡不安。
周行己是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曾历任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他一生致力于国家治理和教育事业,提倡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君子之道。在创作这首《坡南塘》时,周行己刚刚卸任礼部侍郎,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他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渴望有才能的君主出现,使国家得以中兴。
这首《坡南塘》表达了他对时代苦难的深刻同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反衬出百姓生活的困苦。同时,诗中还传达出作者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坚守,以及对贤明君主的期待。这种情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南宋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