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东归
是身如聚沫,如烛亦如风。
奔走天地内,苦为万虑攻。
陈子得先觉,水镜当胸中。
异乡各为客,相看如秋鸿。
扁舟忽归去,宛然此道东。
我亦议远适,西入华与嵩。
饮水有余乐,避烦甘百穷。
相逢不可欺,偶然如飘蓬。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的身体如同聚集的泡沫,如同蜡烛和微风。
我们在天地间奔波,被无数的忧虑困扰。
陈子获得了先见之明,心灵如水镜般清澈。
我们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各自为客,相互看着就像秋天的鸿雁。
突然之间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回到了自己的道路。
我也想远离这个纷扰的世界,去往华山和嵩山。
那里有纯净的水源,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避开尘世的烦恼。
相逢的人们不要互相欺骗,我们都是偶然相遇的漂泊者。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各自努力,千里之外也会有共同的风。
去完善
释义
1. "是身如聚沫":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如同聚集的泡沫一样脆弱短暂。
2. "如烛亦如风":犹如蜡烛燃烧时的光线和风中的残烛一样难以长久。
3. "奔走天地内":在天地之间辛苦奔波。
4. "苦为万虑攻":承受着各种忧虑和困扰。
5. "陈子得先觉":陈子即指陈抟,北宋著名道家学者。这句话是说陈抟有着超前的认识和理解。
6. "水镜当胸中":意思是心如明镜,能清晰洞察一切。
7. "异乡各为客":彼此都是身处异乡的过客。
8. "相看如秋鸿":相互间的关系就像秋天的鸿雁,各自孤独飞翔。
9. "扁舟忽归去":乘坐小船突然离去。
10. "宛然此道东":离去的方向正好在此路的东边。
11. "我亦议远适":我也打算远离尘世去往远方。
12. "西入华与嵩":指向华山和嵩山这样的名山走去。
13. "饮水有余乐":意思是通过简单的生活就能获得快乐。
14. "避烦甘百穷":愿意忍受贫苦来避开繁琐的生活。
15. "相逢不可欺":即便相逢也无法欺骗自己的真心。
16. "偶然如飘蓬":像偶然飘落的蓬草那样无法预测。
17. "于道各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各自努力前行。
18. "千里自同风":即使相隔千里也有共同的风范和志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厚的人生哲理及清幽的意境描绘出送友人离别时的心情。首句以“是身如聚沫,如烛亦如风”来比喻人生无常,如同泡沫般脆弱,又像蜡烛和风一样短暂,从而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空。
“奔走天地内,苦为万虑攻”表现了诗人在人世间奔波劳累,不断地被各种忧虑困扰。但诗人并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而是把希望寄托在陈子的智慧上,相信他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消除自己的疑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东归》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89年。这一年对于周行己来说意义非凡,他刚刚结束了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士及第的荣誉。然而,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时刻,他的好友即将离京回乡,这让周行己感受到了一种难言的惆怅。
在那个时候,北宋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尤其是边疆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周行己虽然才刚步入仕途,但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这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责任。
在送别友人的时刻,周行己用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担忧。他希望友人在回乡的路上能够顺利平安,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