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怨三首 其一
春尽辽阳无信来,花奁鸾镜满尘埃。
黄鶑恰恰惊人梦,欲到郎边却么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逝去时,辽阳县没有传来你的消息,我妆奁里的镜子已布满灰尘。黄莺鸣叫惊醒了我美好的梦,我想去找你,却又犹豫着是否该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辽阳":古县名,秦置辽阳县,西汉为辽东郡治,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北。这里指的是东北边塞地区。
2. "花奁":古代妇女盛放梳妆用品的匣子。
3. "鸾镜":凤凰形的镜子,泛指精美的镜子。
4. "黄莺":鸟名,又称黄鹂。
5. "恰恰":形容黄莺的叫声。
6. "惊人梦":惊醒人的梦。
7. "郎边":男子的身边,这里指丈夫。
8. "却么回":“却”表示转折,"么"意为"什么","回"是返回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女子本想到丈夫的身边去,却被黄莺的叫声吓醒了。
去完善
赏析
首句“春尽辽阳无信来”是诗人描绘春天的结束,而远在辽阳的亲人没有传来书信,这种离愁与牵挂之情跃然纸上。接下来的“花奁鸾镜满尘埃”则是对家中景物的描绘,花奁和鸾镜上都布满了尘埃,形象地展示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
第三句“黄莺恰恰惊人梦”中,黄莺的叫声惊醒了沉睡的女主人公,她原本可能是在期待和梦中盼望着亲人的归来,却被这鸟叫声打破了梦境,这无疑加重了她的失落感。最后的“欲到郎边却么回”表明,黄莺原本是要飞往男主角所在的辽阳的,却在中途改变了方向,这其实象征了女主人公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始终无法实现。
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古代女性对于爱情的向往以及对亲人生死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她们在当时社会中的无助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闺怨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周行己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此时周行己正值青年时期,人生经历较为单纯,主要在家乡读书,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在宋哲宗时期,朝廷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推动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仕途,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周行己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也深受时代的影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然而,周行己的家庭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早逝,父亲又因病离世,使他一度陷入悲痛之中。这种家庭变故,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后来的诗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