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黄鹤楼留别毛子霞
楚国轻阴雨欲稀,岁朝高倚鹤楼扉。城边巴水为西郭,席处江云上布衣。春酒畏寒知渐老,旅人频叹念将归。怜君别后重过此,空有杨花旦暮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国的天空中轻雨欲停,新年之际正站在高高的鹤楼上,透过门扉远眺。城边的巴水河畔是西面的城门,而在那里设宴的宾客们如同身着白衣的神仙。春天里寒意袭人,我渐渐感到自己年华已逝,而旅居在外的人频繁地叹息,想念着远方的家乡。可怜的是在离别之后你又来到这里,只是徒留扬起的柳絮在傍晚时分随风飘荡。
去完善
释义
《元日黄鹤楼留别毛子霞》何绛
楚国:这里指古代楚国的地域范围,即今湖北省一带。
轻阴:轻微的阴暗天气。
雨欲稀:雨水将要减少。
岁朝:新年第一天。
高倚:登高远望。
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江边的名胜古迹。
扉:门。
城边:城市边缘。
巴水:指巴河,流经湖北黄冈的河流。
西郭:西方的外城。
席处:同“席地”,在地上铺席而坐。
江云:江河上的浮云。
春酒:春节期间酿的酒。
畏寒:怕冷。
渐老:逐渐衰老。
旅人:离家在外的人。
频叹:多次叹息。
念将归:思念回家。
怜:同情。
重过:再次经过。
空有:只有。
杨花:柳絮。
旦暮飞:整日飞来飞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与毛子霞告别的场景,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想象。首联通过描绘楚国的轻雨景象,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伤感氛围。颔联则借黄鹤楼的景物,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之情。颈联通过对春酒、旅人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尾联则设想友人离去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和时间的无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日黄鹤楼留别毛子霞》是清代诗人何绛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初年,正值国家经历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突出,民众疾苦凸显,各种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在人生际遇方面,何绛曾任知县,颇有政绩,但后因病辞官回乡。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好友毛子霞能继续为国为民做出贡献,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清朝刚刚建立,社会秩序尚未完全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好友能够在这个特殊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