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林上人归蜀

标题包含
林上人归蜀
明明此事不由他,吃饭无端咬著沙。 自己灵光皆丧尽,三千里外摘杨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崇岳,法号宗岳,字崇岳,俗名李崇岳,1962年生于中国台湾。他是一位禅宗僧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 释崇岳在年轻时曾学习过书法和绘画,后来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1987年出家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原本不是他的错,吃饭时无端端咬到沙子。自己的好运都消失了,三千里的地方去摘杨树上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明明此事不由他":这里的"明明"是形容词,意思是显然、确实;"此事"指的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某件事情;"由他"即听任别人、听天由命的意思。整句意思是,诗人想要表达的事情是非常明确的,并且并非听任命运的安排。 "吃饭无端咬著沙":这句诗中,"吃饭"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无端"是没有缘由的意思;"咬著沙"比喻说话不严谨或者表述不清。整句意思是,有时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会没有缘由地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自己灵光皆丧尽":这句中的"自己"指的是自身、自我;"灵光"则指才智、智慧;"丧尽"是失去所有的意思。整句意思是,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就相当于一无所有了。 "三千里外摘杨花":这句中的"三千里"是指距离很远的地方;"摘杨花"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追求虚幻的东西。整句意思是,在遥远的地方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浅显的语言描绘出了一种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诗的前两句“明明此事不由他,吃饭无端咬著沙”,生动地描述了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在不经意间犯错、后悔的情景。虽然诗人在吃饭中不小心咬到了沙子,但这里的“沙”也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困难或者挫折。这种突如其来的小事让人意识到自己并非总是能掌控命运,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是无法避免的。 诗的后两句“自己灵光皆丧尽,三千里外摘杨花”则更为深沉。诗人在这两句中提到了“灵光丧尽”,意味着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人的信心和决心可能会受到打击,觉得自己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而“三千里外摘杨花”这一句,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尽管遭遇困境但仍然坚持寻找生活希望的信念。这就像是跋山涉水去摘取杨柳新绿,寓意着无论经历多大的困难和艰辛,我们也要坚韧地面对生活。 这首诗虽然语句简单,但却富有深远的哲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提醒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重要的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并从中汲取智慧,勇敢地追求人生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上人归蜀》这首诗是释崇岳所作,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释崇岳,生卒年不详,字建侯,俗姓余,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年时依金陵清凉院僧省悟出家,后在庐山、蒋山等地修行,赐号悟空大师。他的诗作流传甚少,现存有“苦寒斋宾欢尚早”等句。 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却逐渐受到儒家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在这个背景下,释崇岳作为一个僧人,对于自身的信仰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更为浓烈。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处于释崇岳修行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不仅需要在佛学方面有所建树,还需要在面对时代变革的挑战时坚守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压力下,释崇岳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他以一首《林上人归蜀》表达了对故乡四川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