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白菊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
蘂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
玩影冯妃堪比艳,链形萧史好争妍。
无由擿向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个月前刚刚度过重阳节,万千光彩照耀着寒冷的烟雾。花蕊的香味似乎飘浮在金黄的花瓣上,花朵的形状就像雕刻在玉石上的钱币。赏花的愉悦堪比贵妃的美艳,花朵的形状好似仙子争艳。无法将这些美景采摘放入牙箱中,只能将它们送给天上的神仙欣赏。
去完善
释义
奉和:指以诗应答他人诗的敬辞。 鲁望:字道潜,故址在今山东兖州东南。此处可能是指唐朝的隐逸诗人鲁望。白菊:白色的菊花。
已过:指时间已过。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民间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半月天:半个月的时间。
琅华:形容光彩耀眼的事物。千点:许多花朵。照:映照,照耀。寒烟:寒冷空气中的烟雾。
蘂香:指菊花花的香气。亦似:也像是。浮金靥:形容菊花的花瓣如同金色的酒窝。
花样:菊花的形状。还如:还是像。镂玉钱:形容菊花的形状像雕刻精美的玉器。
玩影:欣赏菊花的影子。冯妃:指汉高祖刘邦的妃子冯昭仪。可比艳:可以和冯昭仪的艳丽相比拟。
链形:指菊花的枝条和花蕾相连的样子。萧史: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曾骑鹤升天。好争妍:争相展现美丽。
无由:没有办法。擿向:指向。牙箱:一种装有饰品的箱子。飞上:飞起,飘散。方诸:古代神话中的山名。列仙:一群仙人。
去完善
赏析
《奉和鲁望白菊》是一首描绘白菊之美的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白菊的独特见解。诗人将白菊比作千点的琅华,暗示了它的洁白和高洁的品质。接着,诗人又以蕊香、花样来描述白菊的香气和形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将白菊与冯妃、萧史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进行对比,强调了白菊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最后,诗人想象白菊飞上方诸,赠与列仙,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赞美。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白菊的优美风采,也表达了诗人对白菊的深深喜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鲁望白菊》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847年,即唐朝晚期。此时,皮日休正处于他的文学创作高峰期,他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在皮日休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皮日休并没有选择逃避现实,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民生的关注。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皮日休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这首《奉和鲁望白菊》也不例外,通过对白菊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