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庙
筑岩傅胥靡,耕野莘老农。
倏来坐庙堂,谈笑树奇功。
卯金运徂谢,孔明隠隆中。
谁言一丘壑,卧此夭娇龙。
古来王佐才,中间千载空。
之人辅玄德,真有宰相风。
惜哉小用之,功烈不复东。
向非三顾重,白首田舍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建造岩石的傅胥靡,耕作田野的老农。
突然来到庙堂之上,谈笑间建立伟业。
卯金运已去,诸葛亮隐居于隆中。
谁说这山林之间,隐藏着一条夭矫之龙?
自古以来辅佐君王的人才,中间已经空缺千年。
这个人辅佐玄德,真有着宰相的风采。
可惜没有得到重用,未能完成大事业。
如果不是三次邀请的看重,他只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农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筑岩:指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属河南)的隆中(又叫诸葛坪)时居住的地方。
2. 傅胥靡:指诸葛亮身边的随从、助手。
3. 耕野:泛指民间耕作之地。
4. 莘老农:即指诸葛亮躬耕陇亩的生活经历。
5. 倏来:突然来临。
6. 庙堂:这里代指朝廷。
7. 卯金:古代对刘姓的称谓。这里具体指刘备。
8. 运:命运。
9. 徂谢:即去逝。
10. 孔明:诸葛亮的字。
11. 隐:即隐居。
12. 隆中:诸葛亮的故乡。
13. 一丘壑:原意是指一个小山丘和小水沟,比喻有德有才之士的隐居之地。
14. 卧此:安卧于此。
15. 天娇龙:出类拔萃的人物。
16. 王佐才:指可以辅佐君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17. 中间:这中间。
18. 千载空:形容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
19. 之人:指诸葛亮。
20. 玄德:此处指刘备的德行。
21. 宰相风:宰相的气度、风度。
22. 惜哉:可惜啊。
23. 小用之:被委以小的职位。
24. 复东:收复中原失地。
25. 向非:假如不是。
26. 三顾:指刘备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的事。
27. 重:重视。
28. 白首:白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庙》描绘了诸葛亮的一生。诗的开篇描绘了诸葛亮在田野间耕种的场景,突然之间他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庙堂之上谈笑风生,建立了丰功伟绩。接下来,诗人通过“卯金运徂谢,孔明隠隆中”的描绘,暗示了诸葛亮的隐逸生涯,以及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紧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人,会隐居在这样的地方呢?然后,诗人赞美了诸葛亮的能力,说他具有王佐之才,但是在他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人能像他一样。诗人进一步指出,诸葛亮辅助刘备,确实表现出了宰相的风范。可惜的是,他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没有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最后,诗人提到了“三顾茅庐”的故事,说如果刘备没有如此重视诸葛亮,那么诸葛亮就会终老于田间,成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才能的赞美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庙》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李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9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时期。这个时期,宋哲宗赵煦在位,国家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在这段时间里,李廌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坛好友,如苏轼、黄庭坚等。然而,尽管才华横溢,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意,未能获得功名。这使得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廌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题庙》这首诗中,李廌通过对庙宇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