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我们先到高处看一看,视野广阔世界无边。
岩石间的水流喷涌如瀑,晴空仿佛下雨一般;树林中的藤蔓遮天蔽日,夏天的寒气让人难忘。
众多山脉连绵不断,层层叠加;一路上起伏不定,忘记了计程。
清峭的美景令人流连不已,想要回归却又遗憾;那些美好的时光如同梦境,难以判断是否真实。
去完善
释义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中的“上方”指代的是佛教寺庙的顶层,视野广阔的地方。"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中"岩溜"指的是从岩石缝隙流出的泉水,"林萝"则是指丛林间藤蔓植物交错缠绕。"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中的"迢递"是形容山峦连绵不断的景象,而"不记盘"是诗人以行旅者的身份讲述沿途的风景变化多样,无法用盘算来衡量清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报恩寺上方”,通过描绘佛教寺庙上方的自然景象与体验,抒发了诗人对辽阔视野、自然景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离别的惋惜之情。全诗由眼前的景色逐渐转向内心情感的表达,诗意层层递进,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报恩寺上方》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以“恩”为线索,通过描绘报恩寺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当时方干正寓居江州(今江西九江)。这一时期,方干虽才华横溢,但因科举失意而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故转向佛学寻求精神慰藉。他游历名山古刹,结交僧侣,写下了许多描绘宗教景观、表达出世思想的诗篇。
在唐文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文宗本人对佛教颇有兴趣,曾多次召见高僧论佛。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也多受佛教影响,不少诗人在遭遇挫折时选择了遁入空门,如白居易、刘禹锡等。这种时代背景为方干提供了创作的土壤,使他能将个人的失落与感慨融入到佛教哲学的思考之中,创作出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