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骤雨
今年春晚天气寒,桃李村村犹未吐。
豗击雷声送五更,江皋一阵催花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年的春晚时节天气非常寒冷,即使在桃李村这样的小村落里,桃花和李花还未开放。在五更天到来之际,天空传来阵阵轰鸣的雷声,伴随着江边的阵风,一场春雨即将来临,它催促着花朵快快绽放。
去完善
释义
"春晚":春天的晚期,指此诗创作的时间接近晚春。
"天气寒":气温低,寒冷的天气。
"桃李村":种有桃树和李树的村庄。
"犹未吐":形容花儿尚未开放。
"豗击":形容雷声的震撼感。
"五更":古代计时法中,夜晚分为五个更次,五更约等于今晨3点至5点。
"江皋":江边的高地或岸边。
"催花雨":促使花朵盛开的雨水。
去完善
赏析
赏析:阳枋的这首《惊雷骤雨》描绘了一幅寒冷早春的景象。首句“今年春晚天气寒”,点明季节和时间,突显出春天的早晨天气仍然寒冷的气氛。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桃李村村犹未吐”,展现了桃花和李花尚未开放的景象。这表明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大自然的生命气息还未完全苏醒。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分别描绘了雷声和春雨的画面。“豗击雷声送五更”一句,通过“豗击”这一动词形象地表现出雷声的强大力量,仿佛要将黑暗驱离,迎来曙光。而“江皋一阵催花雨”则借由“催花雨”传达了春雨滋润大地、唤醒万物的意味。这两句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威严和力量,又流露出春回大地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用词精炼,韵律流畅,把自然现象与自然生物紧密相连,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春天的来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惊雷骤雨》是南宋诗人阳枋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军队的侵略使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阳枋作为南宋士人,在理学思想熏陶下成长,具有深厚的儒家情怀。他曾在地方担任官员,关注民生,致力于振兴教育。然而,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他也深感无奈与痛心。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在《惊雷骤雨》一诗中,阳枋通过对自然界中暴风雨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南宋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忧虑。他以雷霆和骤雨比喻外敌入侵和国家内部的动荡,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这种感慨既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也展示了他对时代命运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