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柳
金风渐利露珠团,广陌长堤黛色残。
水殿狂游隋炀帝,一千余里可堪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微风逐渐拂过凝聚成团的露珠,宽广的街道和长长的堤坝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黛色。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之间,曾经有一位名叫隋炀帝的皇帝在水边宫殿尽情游乐,这一千多里的景象足够他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风:指秋风。
2. 广陌:宽阔的道路。
3. 长堤:长长的堤坝。
4. 黛色:青黑色,这里形容柳树的颜色。
5. 水殿:临水的宫殿。
6. 隋炀帝:即杨广,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等工程。
去完善
赏析
《衰柳》这首古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首句“金风渐利露珠团”点明了季节,“金风”指的是秋风,“露珠团”则形象地描绘了露水晶莹的景象。接下来的“广陌长堤黛色残”描述了宽阔的田野和长堤上衰败的柳树,“黛色残”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第三句“水殿狂游隋炀帝”中,作者提到了历史上的隋炀帝,他曾举办过盛大的宴会和出游,这里的“水殿狂游”暗指隋炀帝的奢侈生活。最后一句“一千余里可堪看”,意味着即使有一千多里的美景,也无法弥补他因挥霍无度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事实。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衰败的柳树,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衰柳》是唐代诗人吴仁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衰败的柳树,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的创作背后,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其创作的背景:
首先,《衰柳》的创作时间应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代背景对诗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从诗人吴仁璧的人生际遇来看,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吏,熟悉民间疾苦。在任期间,他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在他任职期间,他曾亲眼目睹了许多衰败的景象,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晚唐时期的文人普遍有一种忧国忧民的心态。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忧虑民众的生活,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常常会流露出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吴仁璧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衰柳》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含了晚唐时期的社会动荡、诗人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于国家和民众的忧虑。这些都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