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一丸微月破黄昏。卷定帘痕。划定炉痕。春归谁与试温存。春瘦三分。人瘦三分。
柳花桃叶正纷纷。掩了重门。阁了芳樽。安排怊怅倚罗屏。红字消魂。香字招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轮微微明月照亮了黄昏时分。卷起的帘子上留下了痕迹,烧过的炉子里也画出了线条。春天已经离去,谁来尝试保持温暖呢?春天消瘦了三分,人们也跟着消瘦了三分。
柳絮飘零,桃花凋谢,纷乱不已。关上了重门,收起了酒杯,靠着罗屏,满怀惆怅。用红色记下悲伤,用香气招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丸微月:形容月亮如一颗小球。
2. 卷定帘痕:卷起窗帘。
3. 划定炉痕:在炉子上留下痕迹。
4. 春归:春天离去。
5. 试温存:尝试安慰。
6. 柳花桃叶:指春天景色的变化。
7. 纷纷:形容杂乱无章。
8. 重门:多层门。
9. 阁了芳樽:放下酒杯。
10. 安排怊怅:心情惆怅。
11. 倚罗屏:依靠着丝绸屏风。
12. 红字消魂:红色文字令人消魂。
13. 香字招魂:香气使人想念故人。

去完善
赏析
《一剪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时,人们心中产生的惆怅之情。上片通过描述月亮、窗帘、炉火等物象,展现了春天归去时环境的冷清;下片则通过对纷飞的柳花桃叶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因春天的离去而产生的哀伤和无奈。
“一丸微月破黄昏”一句,以月亮的形象展现出春天的黄昏时分,寓意着春天的即将离去。而“卷定帘痕。划定炉痕”则描绘了人们在春天离去时的情景,卷起的帘子和熄灭的炉火都象征着春天的离去。接下来的“春归谁与试温存。春瘦三分。人瘦三分”则进一步表达了春天离去后人们的哀伤,春和人都在消瘦。
下片中的“柳花桃叶正纷纷。掩了重门。阁了芳樽”描绘了春天离去时纷飞的柳花桃叶,以及人们闭门不出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安排怊怅倚罗屏。红字消魂。香字招魂”则是表达了人们倚靠在罗屏前,看着那些寄托哀思的红字和香味的字符,心中的惆怅和哀伤无法言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离去时人们的哀伤和无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剪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1826年,正值清朝道光年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鸦片战争即将爆发,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另一方面,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得民众疾苦,社会矛盾激化。
此时的龚自珍已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他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他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呼吁朝廷选拔贤能,改革弊政。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实现,这使得他在痛苦中挣扎。
在人生的低谷期,龚自珍借《一剪梅》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也感叹时光荏苒,人生如梦,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