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越中诸生
切磋长恨我空疏,甚喜同门各起予。
赠别懒为名利语,洗心深读圣贤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互相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更令人欣喜。在告别时,我们不想谈论名利之事,只想深入地阅读经典书籍来洗涤心灵。
去完善
释义
越中:中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一带,包括今绍兴市及附近地区。
孙应时:字季和,号烛湖居士,明宪宗成化年间举人。此诗是孙应时离开越中时的告别之作。
空疏:才学疏浅,指缺乏学问。
去完善
赏析
《别越中诸生》是一首情感深沉的离别诗。诗人以“切磋”开篇,表达对同学们的遗憾和感慨,同时也表明自己“空疏”的状态。然而,在离别的时刻,他更欣赏的是同学们彼此之间的扶持与成长。
第二句“赠别懒为名利语”意味着诗人认为在离别之际,过于追求名利的话语会显得空洞而无意义。因此,诗人宁愿鼓励大家回归内心的真实感受,用心去阅读和理解圣贤们的智慧。
总之,这首诗通过表达诗人在别离时的感慨以及对同学们未来发展的期待,反映出诗人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越中诸生》是南宋诗人孙应时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越中诸生的情景,表达出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深深挂念。
孙应时生活于南宋末年,当时朝廷腐朽,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孙应时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参加了科举考试,希望能在朝廷任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他并未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失望之余,他决定回到家乡越中,投身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越中任教期间,孙应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切磋学问,探讨人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应时意识到自己不能长期滞留越中,需要走出家门,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于是,在离开越中之际,他写下了这首《别越中诸生》,以表达对越中诸生的留恋和祝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