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南康冷知军

标题包含
挽南康冷知军
近吒龙门御,钦闻月日评。 感公非辈行,见我若平生。 杖屡已陈迹,山川空复情。 阶庭森玉树,端不负留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近年走过龙门,钦佩您的月度评论. 感激您对待我们不是同龄人而是像普通人一样.看到我就像看到普通人一样. 我已经走过了很多路,只有山川情感还在. 台阶前的院子里种着茂密的树,一定不会辜负农耕的愿望.
去完善
释义
《挽南康冷知军》是一首悼念诗,作者为宋代文人孙应时。这首诗歌颂了冷知军在地方任职期间的政绩和对百姓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冷知军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具体的注释: 1. 近吒龙门御:形容冷知军在地方任职期间的优秀表现。龙门,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种鱼,象征飞跃和成功。这里用来比喻冷知军在地方上取得的成就。 2. 钦闻月日评:赞扬冷知军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月日评,指日常的评价和口碑。钦闻,表示敬仰和钦佩。 3. 感公非辈行:表达对冷知军的敬意,认为他与众不同。辈行,指同辈人。 4. 见我若平生:表示与冷知军的交情深厚,即使面对生死离别也依然如同平常一样自然。 5. 杖屡已陈迹:冷知军已经去世,留下的只有痕迹。杖屡,代指人生经历。陈迹,过去的痕迹。 6. 山川空复情:感慨逝者已矣,只留下山川空自多情。 7. 阶庭森玉树:赞扬冷知军的家风家教优良,玉树,代指美好的家世。 8. 端不负留耕:表示冷知军的优秀品质和功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不辜负他曾经的努力。留耕,指子孙后代继续发扬先祖的优良品质。
去完善
赏析
《挽南康冷知军》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的南康知军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对他高尚品质的赞美。诗句“近吒龙门御,钦闻月日评”暗示了这位友人在政治地位上的成就;而“感公非辈行,见我若平生”则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和钦佩之意。接下来两句“杖屡已陈迹,山川空复情”则以实景描绘出诗人眼前的景象,传达出无尽的哀思。结尾两句“阶庭森玉树,端不负留耕”意味着诗人相信这位友人必将名垂青史,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诗意浓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高度评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南康冷知军》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1174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和谐无间,各种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于各个角落。 孙应时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受到许多人的赞誉。然而,在科举考试中,他并未能脱颖而出,这使得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寻求报国的机会。 在这个特殊时期,士大夫阶层普遍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种背景下,孙应时结识了南康冷知军,两人志同道合,共同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冷知军突然病逝,这让孙应时感到非常悲痛。为了悼念这位好友,他写下了这首《挽南康冷知军》。 在这首诗中,孙应时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以冷知军的死为契机,呼吁人们珍惜生命,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