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潇湘神·斑竹枝

标题包含
潇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彭城人,是唐代中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刘禹锡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屯田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LaGuLa' ✨
去完善

译文
摇曳的竹影婆娑,如丝丝泪痕寄托着无尽的思念。远方的朋友想要聆听那凄美的瑶瑟曲,却只能在深夜无人的潇湘月色中,独自品味这无尽的哀愁。
LaGuLa' ✨
去完善
释义
1. 斑竹枝:指生长有斑点纹理的竹子,相传是湘妃因为哀悼舜帝而泪洒竹林留下的痕迹。 2. 楚客:指的是远游在外的旅人,此处也暗指离别的恋人。 3. 瑶瑟:是一种弹奏的乐器,常用于音乐中表达哀伤的情感。 4.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水和湘江,因江水清深而得名,与前面的“斑竹枝”相连,暗示了湘妃的故事背景。
LaGuLa' ✨
去完善
赏析
《潇湘神·斑竹枝》是一首描绘潇湘夜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词作。刘禹锡巧妙地运用“斑竹枝”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夜色中独倚斑竹的情景。词中提及的“泪痕点点寄相思”表现出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情与智慧。 在这首词里,诗人通过“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的表达,展现出一个人独立在月色下的潇湘,遥望远方的画面。整首词行文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深邃宁静的潇湘夜月图,进而产生共鸣。
LaGuLa' ✨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潇湘神·斑竹枝》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在这段时间里,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遭到贬谪,被任命为朗州司马。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日子里,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之中,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在刘禹锡生活的时代,大唐帝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然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潇湘一带的绿水青山、风土人情仍然保持着淳朴自然的风貌。刘禹锡在这首词中,通过对斑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湘妃故事的感慨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LaGuLa' ✨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