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施大夫履鞋
漏院穿霜听彻更,催班影踏禁花行。
不须更待尚书谏,听履先知有直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院中穿越冰霜之声直至夜深,催促着忙碌的身影在禁苑的花间穿行。不必等待尚书的劝谏,听取脚步声便可知有人直言不讳。
去完善
释义
1. 漏院:古代计时工具铜壶滴漏的所在地,这里借指宫廷。
2. 催班:指宫中传呼百官朝会或办事的声音。
3. 禁花:宫廷中的花卉。
4. 尚书: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尚书省官员。
5. 谏: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
6. 履:这里指的是鞋子,也可以理解为担任大夫一职的人。
7. 直声:正直的名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施大夫履鞋》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施大夫的敬佩之情。首句“漏院穿霜听彻更”描绘了施大夫在寒冷的夜晚依然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的场景。接下来的“催班影踏禁花行”则描述了他在执行公务时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严谨的态度。
第三句“不须更待尚书谏”意味着施大夫的正直品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无需再通过尚书的建议来证明他的忠诚和勇敢。最后一句“听履先知有直声”则强调了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了正直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人们能够从他的脚步声中就能感受到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施大夫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赞美,展现了他那高尚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也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尊敬和钦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施大夫履鞋》这首古诗出自南宋文学家姚勉之手。姚勉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他本人也历经了科场的失意和官场的坎坷,因此他的诗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时局忧虑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赠施大夫履鞋》中,姚勉通过赠送履鞋给施大夫这一举动,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他希望施大夫能够穿上这双鞋,为国家尽心尽力,为民众谋福利。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姚勉自身的情操和高尚品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