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春雨止复作,无聊终日闲。
殷红悲着地,浅绿暗归山。
云幕久蒙润,风扉每日关。
愁端与诗思,容易减朱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下完又接着下,我一整天都无所事事。
深红色的花儿悲伤地落在地上,嫩绿的小草暗暗地消失在山林中。
云朵和天空都被雨水滋润着,窗户每天都紧闭着防止风吹进来。
忧愁的情绪和写诗的灵感,让我红润的脸色逐渐消失。
去完善
释义
春雨:是指春天的雨。在这里指陈棣笔下的春雨景象。
止复作:形容下雨时断时续的状态。止是停止的意思,复作则是又再开始的意思。
无聊:没有事情做,感到无趣。在这里是指诗人因春雨天气而无法外出活动。
终日闲:整日无所事事的样子。
殷红:深红色。这里描述的是雨后地面的湿润以及花瓣的颜色。
悲着地:这里指悲伤地看待土地,可能是看到春雨后的地上有落花而感到悲伤。
浅绿:淡绿色。这里描述的是春雨过后,山间的绿意。
暗归山:形容雨水让山间的绿色变得暗淡。
云幕:比喻天空中的云层。
久蒙润:形容云幕被春雨滋润了很长时间。
风扉:窗户。
每日关:每天关闭窗户,形容因为春雨连绵而闭门不出。
愁端:指引起忧愁的事情或情绪。
诗思:创作诗歌的灵感。
容易减朱颜:朱颜指的是红润的面容,“容易减”表示面容容易因为忧愁和过度思考而变得憔悴。
去完善
赏析
《春雨》是宋朝诗人陈棣的作品。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春天细雨的景象,以及诗人面对春雨的复杂情感。首先,诗人通过“春雨止复作”写出春雨时停时下、连绵不断的特点。接下来的“无聊终日闲”则表现了诗人因这场春雨而心情沉闷,整日无所事事的状态。
颔联“殷红悲着地,浅绿暗归山”是对春雨过后大地景色的细致观察。“殷红”指被雨水打落的落花,带着几分伤感的情绪;“浅绿”则是刚刚萌发的嫩绿,它们在春雨滋润下茁壮成长。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春天的色彩,也传达出大自然的生机和循环规律。
颈联“云幕久蒙润,风扉每日关”再次强调春雨带来的湿润环境。此时,雨后天晴,云朵如帘幕般笼罩天空,风的拂动使门户紧闭。这种景象为诗人带来了宁静的心境,却又掺杂着一丝惆怅。
最后,诗人以“愁端与诗思,容易减朱颜”作为结束。在这两句中,诗人把忧愁的情感和创作的灵感交织在一起,感叹随着年岁的增长,容颜逐渐衰老,岁月的无情。整首诗通过对春雨景象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雨细如丝,明朝放树归。野人无屋住,随处结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后田野的美景和乡民的朴实生活。诗人用春雨、树木、野人等元素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画卷。在这样美好的景象下,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民的关爱之情。
创作时间:宋朝(960-1279年)
在这段时间里,陈棣的生活主要是在政治、军事和社会动荡中度过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陈棣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宋末年,金兵南下,国家危机四伏,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棣选择回到家乡,亲近自然,关注民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时代背景知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以诗词歌赋为载体,抒发情怀,关注社会。陈棣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心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