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清晖不见主人题竹间
饱食无余事,逍遥散步行。
清晖人不见,鸥鹭自相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吃饱之后没什么事情做,散步逍遥轻松走。
阳光之下看不见人影,只有鸥鹭在互相招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饱食:吃饱饭。这里指没有烦恼忧愁的事。
2. 无余事:无事可做。
3. 逍遥:自在、闲适的样子。
4. 清晖:阳光照耀下的美好景色。
5. 不见:指看不见主人。
6. 鸥鹭:水鸟,常在江河湖泊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漫游江畔、赏景抒怀的田园诗。首联“饱食无余事,逍遥散步行”,表明诗人生活无忧,且闲适自在,这种恬淡的生活态度与田园诗的主题相呼应。
颔联“清晖人不见,鸥鹭自相迎”,则从视觉角度展现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画面:阳光明媚(清晖),行人稀少,江面上一群鸥鹭悠游嬉戏。诗人化身为其中一员,似乎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境界无疑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隐逸之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步清晖不见主人题竹间》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南宋年间,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当时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国占领。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恢复中原故土。陈文蔚作为一位具有爱国情操的诗人,他的诗作往往透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在本诗中,作者描述了傍晚时分在清晖园漫步的场景。通过描绘竹子、禽鸟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在如此美丽的景致中,却不见主人的身影,这使得诗人不禁产生出一丝惆怅之情。这种情感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乱使得人们流离失所,家园成为梦境般的存在。这首诗既是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是对战乱的哀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