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正月答昌甫见寄韵代书
负米尝漂迹,关心为倚门。
尽欢惟啜菽,奉旨屡空尊。
温剂劳分给,新诗且记存。
开缄细吟讽,小立近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背着米去河边洗刷,心中总挂念着家中的母亲。
希望能给母亲带去欢乐,只能奉上些许清茶。
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努力赚取微薄的薪水。
这首诗记录下我的心情,打开信封仔细品读。
天色渐暗,我站在窗前陷入了沉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甲申:公元1284年,南宋末年。
2. 答昌甫:作者在此处以书信的形式回复昌甫的来信。昌甫是对方名字的尊称。
3. 负米: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此处表示要外出谋生,为了生计去他乡。
4. 尝漂迹:漂流无定、行踪不定的意思。
5. 关心:指牵挂家中亲人。
6. 倚门: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指母亲倚在门前盼望远游的孩子回家,这里用来形容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7. 尽欢:尽情欢乐。
8. 啜菽:吃豆子的意思,这里表示生活清苦。
9. 奉旨:指遵奉朝廷的旨意。
10. 屡空尊: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经常贫困。
11. 温剂:古代药物的一种分类,即温和之药。
12. 分给:分配、施与。
13. 新诗:指昌甫寄来的诗篇。
14. 记存:记录保存下来。
15. 吟讽:吟诵。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甲申正月答昌甫见寄韵代书》,出自宋代诗人陈文蔚之手。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己母亲的思念之情。首联以“负米”和“关心”两个典故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奔波于生计之间,心中却时刻挂念着母亲的生活状态。颔联通过描述自己努力劳作、勤俭持家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他对母亲的孝顺之心。颈联则通过讲述自己在寒冷的季节中为他人送温暖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关爱精神。尾联则以诗人为中心,在暮色中细细品读来信,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甲申正月答昌甫见寄韵代书》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甲申年(公元1224年),这一年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边疆战事不断。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陈文蔚已是晚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宋金战争、蒙古崛起等历史事件。他在青年时期曾投身军旅,抗击金兵,但因战乱而家破人亡。后来,他投身文学事业,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方的南宋朝廷在蒙古军队的威胁下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困苦。然而,陈文蔚并没有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关爱,他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达出对恢复故土、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