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
无心检点笔头春,疎嬾从教到十分。
留取半生挥翰手,崖前无事学耕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太关注文笔的清新度,懒懒散散地随心所欲。
保留了半生辛勤耕耘的手艺,在悬崖边没什么事可做时学习如云般飘渺的农耕技巧。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投笔:指弃文就武之意。东汉班超投笔从戎,为国立功。此处是诗人以投笔自喻,表示自己不再留恋文学事业,而转向探索佛理。
2. 无心检点:没有心情去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
3. 笔头春:指文学创作的才能与灵感。
4. 疎嬾:疏懒,懒散的意思。
5. 挥翰:指运用笔墨书写。
6. 崖前:山崖之前。
7. 耕云:指隐居田园,过悠闲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投笔》这首诗展示了一位诗人释道璨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诗人在开篇就表达了对自己“无心检点笔头春”的状态,即他对诗歌创作的淡然和疏懒。这种疏淡与懒散的态度似乎在他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至于诗人说“疎嬾从教到十分”。这里,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生活的轻松态度,仿佛在告诉我们:“我就这样随意地生活,随它去吧!”
然而,这种看似散漫的人生态度并不意味诗人对生活的完全放弃。诗的第三句“留取半生挥翰手”,提醒我们诗人并未忘记他的才华,只是选择适时地将其收敛。接着在诗的结尾,诗人又以“崖前无事学耕云”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这里的“学耕云”并非真的指耕种,而是以耕种为喻,形象地表达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淡泊。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己疏懒状态和生活态度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热爱生活、达观处世的精神风貌。尽管诗人看似疏懒,但他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投笔》是南宋诗人释道璨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际,即1127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北宋灭亡,金兵南下,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
释道璨,字无文,自号碧岩野人,世称无文禅师。他是南宋著名的高僧,曾任杭州径山寺住持,晚年退居福建武夷山。他的人生际遇颇具传奇色彩,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出家为僧,潜心研究佛学,成为一代高僧。
在《投笔》这首诗中,释道璨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忧虑。他写道:“投笔从戎去,骑鲸揽海游。”这句诗表现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放下笔墨,投身军旅,为国家尽忠的豪情壮志。然而,他也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只愁风浪险,无那别离愁。”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战争危险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投笔》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初年的战乱时期,诗人释道璨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