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

标题包含
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
绝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浮丘。 云开碧落星河近,月出沧溟世界秋。 尘里年光何急急,梦中强弱自悠悠。 他时书劒酬恩了,愿逐鸾车看十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中(生卒年不详),字有中,号石湖居士,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全唐诗》等文献资料。 李中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歌赋,尤以诗名最为显著。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绝美的松林学堂中,我们尽情地游历学习,体验着每一次的智识之旅。在这个夜晚,我们与智者们探讨学问,感受着智慧的洗礼。 当星空揭开帷幕,银河仿佛触手可及,月亮缓缓升起,照亮了整个世界,就像秋天一样宁静而壮美。然而时间总是在匆忙中流逝,我们在红尘之中度过了匆匆时光。只有在这梦幻般的境界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领悟到力量的弱与强。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够用我们的知识和勇气报答恩情,追逐梦想,探寻那神秘的十洲仙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文化名山之一,相传因周朝匡俗避世隐居此山而得名为“庐山”。 2. 白云峰:庐山的主要山峰之一,因其高耸入云而得名。 3. 重道者院:指道士们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作者在庐山借宿的地点。 4. 绝顶:指山的最高处。 5. 松堂:指松树环绕的房屋,这里是道士们居住的地方。 6. 玄论:指深奥的哲理讨论。 7. 浮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可能是作者用来比喻与他进行哲理讨论的人。 8. 碧落:天空,银河。 9. 星河:天上的星星和水相连的样子,这里指的是银河。 10. 沧溟:大海。 11. 世界秋:指秋天的景色。 12. 尘里年光:指人世间的时光。 13. 强弱:指生死、兴衰等自然规律。 14. 悠悠:形容时间的流逝。 15. 书劒:指书籍和剑,这里可能是作者用来表示自己文武双全的才能。 16. 酬恩:报答恩情。 17. 鸾车:传说中西王母乘的车子,这里可能是作者用来表示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 18. 十洲: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个岛屿,这里可能是作者用来表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中对庐山白云峰的描绘。首联“绝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浮丘”,表达了作者在庐山绝顶松堂短暂游玩的喜悦之情,以及在一夜之间与道家高人谈论的愉快经历。颔联“云开碧落星河近,月出沧溟世界秋”,则描绘了云雾散开后,星光仿佛近在咫尺的美景,以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如同世界的秋天般宁静的景象。颈联“尘里年光何急急,梦中强弱自悠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红尘俗世的感慨,以及对梦境中的生活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尾联“他时书劒酬恩了,愿逐鸾车看十洲”,表达了作者希望将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追随鸾车游览仙境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是唐代诗人李中所作的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年-859年)。 在这个时期,李中曾游历江南一带,并在庐山停留。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诗人在游览庐山时,被白云峰的壮丽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唐宣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人墨客喜欢游历山水,抒发情怀。李中作为一位有才气的文人,也参与了这一潮流。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首《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中,李中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追求。他以庐山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道家修炼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和谐与宁静生活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