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
欲暮多覊思,客行悲故乡。
背关余古木,落叶堕寒霜。
驿树收残雨,柴门掩夕阳。
此身南复北,双鬓易苍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即将进入黄昏时分,心中充满羁绊与思绪,作为旅客,我悲伤地想念起故乡。
远离故土,古树留下斑驳痕迹,枯黄的树叶在寒冷的风霜中飘散。
驿站旁的老树正吸收着最后的雨水,而简陋的柴门遮挡住渐渐西沉的夕阳。
奔波于南北之间,我这身躯已是老态龙钟,两鬓更添风霜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1. 欲暮:指天色将晚。
2. 羇思:旅行在外的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 古木:古老的树木。
4. 落叶:掉落的树叶。
5. 堕寒霜:形容叶子被寒冷天气冻得凋落。
6. 驿树:驿站附近的树木。
7. 残雨:快要停的雨。
8. 柴门:用树枝或草做成的简陋门。
9. 掩:遮掩。
10. 双鬓:两边的头发。
11. 苍浪:白发苍苍。
去完善
赏析
《客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在外、思念故乡的情怀。诗的开头以“欲暮多羇思,客行悲故乡”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离家漂泊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背关余古木,落叶堕寒霜”以及“驿树收残雨,柴门掩夕阳”的形象描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氛围。这些景物不仅反映了秋天萧瑟的景象,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互映照,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人文色彩。结尾两句“此身南复北,双鬓易苍浪”,既道出了诗人不断奔波的艰辛生活,又揭示了岁月催人老的事实,从而加深了诗作的哀愁气氛。总的来说,《客思》是一首抒写乡愁、人生感慨的优秀之作,在形式上严谨工整,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思》是宋朝诗人释绍嵩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左右,也就是宋仁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宋朝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释绍嵩是一位著名的僧人诗人,他在寺庙中度过了大半生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歌作品主要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宗教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在《客思》这首诗中,释绍嵩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在远离故乡时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在旅途中所经历的世事沧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