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乌夜啼

标题包含
乌夜啼
檐花点滴秋清。 寸心惊。 香断一炉沈水、一灯青。 凉宵永。 孤衾冷。 梦难成。 叶叶高梧敲恨、送残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赵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赵令詪是进士出身,曾任过太常博士。赵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雨滴落在屋檐下,心中涌起一丝忧虑。香气已尽的沉香炉和一盏孤灯,在清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冷清。漫长的夜晚,孤单的被褥让人感到寒冷。难以入睡,梧桐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是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伴随着我度过这漫长的夜。
去完善
释义
1. 檐花:指屋檐下的花,这里可以理解为雨滴或露珠滴落在檐下,如同花在滴水。 2. 点滴:即一滴一滴的落下。 3. 秋清:秋天的清凉景象。 4. 寸心:喻极小的范围内。也代指心情、心境。 5. 心惊:因恐惧或忧虑而心跳加速。 6. 香断一炉沈水:沈水香,又名沉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燃尽表示时间已晚。 7. 一灯青:灯火微亮,形容环境的冷清。 8. 凉宵永:漫长且凉爽的夜晚。 9. 孤衾:孤单的被子,表现诗人孤独的心情。 10. 梦难成:指难以入睡,陷入沉思之中。 11. 叶叶高梧敲恨:梧桐树叶在风中发出声音,仿佛在倾诉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愁。 12. 残更:将尽未尽之时,多指深夜。
去完善
赏析
《乌夜啼》是南宋诗人赵鼎的一首词,描写了作者在秋天夜晚孤独寂寥的心情。首句“檐花点滴秋清”,以屋檐下滴水的形象描绘出秋天的凉爽。接下来的“寸心惊”则直接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安与忧虑。然后,通过描述“香断一炉沈水、一灯青”的情景,展现了作者所处环境的清幽与落寞。“凉宵永。孤衾冷。梦难成。”三句进一步传达了作者在这个秋天的深夜里无法入睡的痛苦。最后两句“叶叶高梧敲恨、送残更”则以树叶敲打窗户的声音衬托出作者心中的无尽愁绪和失落感。全词通过对秋天夜晚景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夜啼》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赵鼎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年),正值南宋建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侵,人民流离失所。赵鼎作为南宋抗金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赵鼎刚刚被任命为太常少卿,正积极投入抗金事业。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赵鼎等主战派人士受到排挤打压。在此背景下,赵鼎通过描绘乌鸦在黑夜中的哀鸣,表达了对抗金事业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当时,南宋朝廷在秦桧等人的主导下,对金政策偏向妥协求和,这使得赵鼎等人深感痛心。他在《乌夜啼》中写道:“草草池塘夜,深深树影寒。无言倚修竹,惟有泪阑干。”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秦桧等人投降政策的愤慨。 总的来说,《乌夜啼》这首诗歌展现了赵鼎在国家危难关头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也揭示了南宋初期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