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讽山云

标题包含
讽山云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埽荡,满山晴日照乾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飘浮的云朵无依无靠,犹如没有根系的叶片,常常被厚重的乌云遮挡住门户。幸运的是有风吹动窗帘,扫除阴霾,让阳光普照大地,呈现出一片光明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讽山云:描述讽山上的云彩。讽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2. 叶:这里指云的形态,如同树叶一般。 3. 生根:植物生长在地面上,依靠根部固定。这里用“生根”来形容云彩没有实体,不能像植物那样扎根。 4. 重重:形容云彩层层叠叠,遮挡住讽山的石门。 5. 石门:讽山上的一处景点,因其形状如门而得名。 6. 赖:依赖,依靠。 7. 风帘:风吹动的窗帘,这里用来比喻风吹散云彩的过程。 8. 埽荡:扫清,清除的意思。 9. 晴日:晴朗的日子。 10. 乾坤:天地,表示整个环境。
去完善
赏析
首句“闲云生叶不生根”是诗人描绘山间闲云的形象,以“叶”比喻闲云轻盈飘逸的特点,“不生根”则是强调闲云的流动性和无定形;诗人以闲云形象暗示了世俗偏见和困扰的无所不在,也为后文扫清障碍,显现“晴日”铺垫了情感线索。 次句“常被重重蔽石门”是描述闲云遮蔽山峰的情景,诗人以“石门”为象征,表明困住人们视野的世俗成见和社会压力;而“重重”一词则强调了这种困扰的力度之大。 三句“赖有风帘能埽荡”中的“风帘”形象地表现了扫除闲云、使阳光普照的力量,这力量代表了诗人扫除困惑,坚持正义的决心。其中“埽荡”不仅指风帘的功能,更寓含着诗人对社会公正、清明境界的追求。 尾句“满山晴日照乾坤”表达了诗人的期许,意指一旦扫清一切困惑和障碍,明媚的阳光便会洒满大地,万物同辉,整个社会也将呈现出和谐安宁的景象。这首诗虽然主题是抒发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但结尾却转向光明和希望,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讽山云》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大约在879年前后。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在唐朝担任过御史、户部侍郎等职。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得志,深感朝政黑暗,壮志难酬。因此,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创作《讽山云》时,施肩吾正在杭州附近的一座山中隐居。他看到山间云雾缭绕,景色迷人,心中感慨万分。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描绘山云景象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山云为象征,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