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三十八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偈颂三十八首 其二
黄金殿上一转语,烜爀红轮照万方。 草木丛林成正觉,砖头瓦砾放毫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净,俗名李如净,字无垢,号憨山,明朝时期著名高僧。他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释如净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然而,他对世俗功名并无兴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传颂着智慧的言语,炽热的太阳照耀着万物生灵。 草木丛生间领悟到了真理,砖瓦碎片也闪耀出光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金殿上:比喻庄严华丽的佛教道场。 2. 一转语:指禅师的机锋语句。 3. 烜爀红轮:比喻佛像或说法时的讲经台。烜爀,火焰旺盛的样子;红轮,代指太阳。 4. 草木丛林:指自然界的动植物。 5. 正觉:佛教术语,指觉悟了诸法真实之理的人。 6. 砖头瓦砾:泛指建筑物材料。 7. 毫光:佛教术语,指菩萨、佛陀身放的光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三十八首 其二》是宋代僧人释如净所作。全诗以黄金宫殿为背景,展现出一幅宏大而庄严的景象。诗人通过“一转语”这一表达,传达了禅宗顿悟的哲学思想。此外,诗歌还强调了万物皆有佛性的理念,认为即使是草木丛林、砖头瓦砾也能放射出佛性之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三十八首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僧释如净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即南宋淳熙年间。在这个时期,宋朝经历了北宋、金朝的战乱后,国家局势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如净早年在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灵隐寺出家,后游历四方,广结善缘。他在创作此诗时,已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僧。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研究了佛教经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修观念。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禅师通过诗歌、绘画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推动了禅宗艺术的繁荣。释如净在此时写下这首《偈颂三十八首 其二》,正是反映了当时禅宗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