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仲嘉云亡未始见梦舟行夜入吴兴境有梦如平生感而赋诗四首 其三
世以势论士,君诚不如人。
扬扬乘轩者,志满气甚振。
外见七尺躯,中有万斛尘。
凿枘固难入,鹗鸾岂相伦。
炙手苟可热,行路为雷陈。
高栖冷如鐡,骨肉不得亲。
谁能独无死,荣辱久乃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世以势论士,君诚不如人:世界上的人都因为权势来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和价值,但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这里的“势”指的是社会地位、财富等外在条件,而“不如人”是指这种判断方式是不准确的,可能会忽视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
扬扬乘轩者,志满气甚振:那些得意洋洋地乘坐高级车辆的人,他们的志向充满自信,士气高昂。这里的“扬扬”是得意的样子,“轩”是古代的一种高级车辆,象征着地位和身份。
外见七尺躯,中有万斛尘: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人身材高大,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世俗的欲望。“七尺躯”形容身材高大,“万斛尘”比喻世俗的欲望和杂念。
凿枘固难入,鹗鸾岂相伦:想要融入这些人的圈子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品质与真正的贤才相差甚远。这里用“凿枘”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不合拍,“鹗鸾”则用来形容人才的优劣。
炙手苟可热,行路为雷陈:只要能够获得权力和财富,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变得亲密无间。这里的“炙手”形容权力带来的好处,“雷陈”则是两个历史人物,用来比喻陌生人的关系。
高栖冷如銕,骨肉不得亲:而那些真正的高尚之士,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们的心灵却是纯洁的,不会为了权力和财富而背离自己的原则。这里的“高栖”指高尚之士的生活方式,“冷如銕”形容他们的生活态度。
谁能独无死,荣辱久乃真: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只有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是荣是辱。这里的“独无死”是指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荣辱久乃真”则强调时间对于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扬扬乘轩者”和“高栖冷如鐡”的对比,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个人品质的执着追求。前半部分讽刺了那些势力小人,他们虽有外貌却内心污浊;而后半部分则赞扬了坚守高尚品质、不趋炎附势的人,他们即使受到冷落也不改初衷。诗人在结尾指出,每个人都有生死荣辱,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这首诗歌通过鲜明的对照,揭示了人性的两面,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程俱之手,创作于公元1135年左右。
在那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对峙日益严重,政局动荡不安。程俱身为一个文人墨客,经历了战乱、流离失所的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对故乡的眷恋。然而,尽管生活艰辛,他仍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在《自仲嘉云亡未始见梦舟行夜入吴兴境有梦如平生感而赋诗四首 其三》这首诗中,程俱抒发了对友人仲嘉的思念之情。在梦中与友人重逢,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慰藉。同时,通过描绘梦境中的情景,也表达了他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程俱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中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使得诗作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自仲嘉云亡未始见梦舟行夜入吴兴境有梦如平生感而赋诗四首 其三》是程俱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情感写照。它既反映了他个人生活的艰辛,也表现了他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