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能仁竹轩竹皆猫头也

标题包含
题能仁竹轩竹皆猫头也
负崖临壑几千竿,掩映虚堂绕曲栏。 森矗翠幢参玉槊,毰毸绿凤戏青鸾。 三冬已见龙孙起,六月犹便虎啸寒。 置酒会歌貍首节,要令鼠子不相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崖下,溪谷旁,竹林繁茂共数千杆,枝叶疏密在空地上掩映参差,曲曲折折的栏杆围绕着这座大厅。 挺拔的翠竹如同绿色的屏障直耸天际,好像玉质的枪杆一般威严,那一只只绿鸟,就如同一只只绿色的风鸾在绿屏间舞动。 竹子到了冬季依然挺拔,就像传说中的小龙已经苏醒,即便是在最炎热的六月天,竹子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一片清凉,仿佛虎啸山林,冷风习习。 宴会摆上了佳肴美酒,我们奏响了《貍首》之歌,在这欢乐的时刻,要让那些小老鼠们不要来打扰我们的聚会。
去完善
释义
1. 能仁:寺名,此指能仁寺的竹轩。 2. 猫头:指竹叶形如猫头。 3. 崖:陡立的坡地或悬崖。 4. 壑:深沟或山谷。 5. 虚堂:敞亮的厅堂。 6. 曲栏:曲折的栏杆。 7. 翠幢:绿色的竹影。 8. 玉槊:喻指翠竹挺拔高耸的姿态。 9. 毰毸:羽毛披肩的样子,此处形容竹林繁茂。 10. 绿凤:绿竹婆娑摇曳之状。 11. 青鸾:传说为青色凤凰,此处比喻竹子挺拔优雅的风姿。 12. 三冬:农历十一月、十二月、一月,即冬季。 13. 龙孙:竹笋的别称。 14. 六月:农历六月,正值夏季。 15. 虎啸:虎的吼声,这里比喻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16. 寒:寒冷的天气。 17. 貍首节:古代宴会时奏乐,此指举办宴会的时节。 18. 要:请求。 19. 鼠子:老鼠。 20. 相干:相互干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竹林环境,并通过诗中的用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竹子、鸟雀、寒冬和炎夏等元素,表达了竹子的坚韧和自然之美。其中“三冬已见龙孙起,六月犹便虎啸寒”两句,更是生动地描绘出了竹子在寒冬中顽强生长以及在夏日里依然保持着翠绿的景象。此外,诗人还借助“貍首节”这一典故,暗示自己正享受着竹林带来的恬静生活,并且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能仁竹轩竹皆猫头也》是南宋诗人胡寅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此时正是南宋时期,距离北宋灭亡已有数十年。胡寅生活在这个时期,他是一位著名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少监、起居郎等职。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胡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被贬谪,离开繁华的首都临安,来到位于浙江省的一座寺庙——能仁寺。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热爱绘画的朋友,两人共同欣赏了一副以猫头竹为主题的画作,引发了胡寅的诗兴,写下了这首《题能仁竹轩竹皆猫头也》。 当时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内外交困,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南方百姓疾苦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寅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识分子,通过描绘猫头竹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猫头逐节异,虎斑纹理奇。”这里的猫头竹象征着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