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福山长老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前社会过于依赖传统,为何只有老师艰辛?
保持清洁也难免学员离去,坚守原则却遭邻居抱怨。
传授技艺可帮助他人,结交的朋友多有雅致。
尽管山中美景宜于居住,长久下来仍会身心疲惫。
去完善
释义
1. 寄赠:指写诗或文章赠与别人。
2. 福山长老:福山是指杭州西湖边的福岩寺,长老是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的是福山寺的主持僧人。
3. 时世重因循:这句是说当时的社会风气重视因循守旧。
4. 洁斋:佛教术语,意为清洁身心,特指僧侣的斋戒。
5. 徒众:佛教用语,指信徒、弟子。
6. 刚直:指性格刚强正直。
7. 里闾:乡里、村落的意思。
8. 嗔:生气、恼怒。
9. 游艺:本指六艺之一,这里指僧侣研习佛学经典。
10. 济物:指救助他人。
11. 旧交:指过去的亲朋好友。
12. 云山:云彩和山峰,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
13. 好住:指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14. 住久:指长时间居住。
15. 劳神:劳累精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李觏写给福山长老的寄赠诗,表达了对其人格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世事的看法。
首联“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偏于因循守旧,而福山长老却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受世俗的困扰。这里表达了对福山长老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的敬意。
颔联“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描述了福山长老在修行的过程中,因为坚守信念、严格要求自己的信徒,导致信徒离散,甚至引起邻居的不满。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颈联“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表现了福山长老致力于弘扬佛法,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帮助众生。同时他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人都是他的精神支柱。
尾联“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则传达出虽然福山长老在山中过着清静的生活,但他仍然心系众生,时间久了自然会感到身心疲惫。这既是对福山长老的赞誉,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他的一种同情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福山长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独立思想和人格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赠福山长老》是北宋著名诗人、学者李觏(995年-1059年)在晚年时写给福山长老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时期(1023年-1063年),这是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和发展,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李觏曾积极参与科举考试,但多次落第,未能实现仕途抱负。尽管如此,他并未气馁,而是继续致力于学问研究,关注社会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李觏在诗中将佛教思想与儒家的家国情怀相结合,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他赞美福山长老的智慧和修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