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马说

标题包含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15335672sam
去完善

译文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他们才是真正不懂得识别千里马的人啊!
15335672sam
去完善
释义
策:鞭打;道:正确的方法;材:才能;鸣:嘶叫。
15335672sam
去完善
赏析
《马说》是一篇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论述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缺乏慧眼识珠的领导者。 开篇点明主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伯乐的重要性,同时暗示千里马虽多,但若无人赏识,则只能湮没于尘世。接着作者描绘了一幅令人痛心的画面:名贵的千里马因不得志而困于槽枥之间,最终与凡马同归于尽。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人才被浪费的悲哀。 中间部分进一步剖析问题所在:不仅是因为环境恶劣导致千里马无法施展本领,更因为管理者愚昧无知,既不了解千里马的特殊需求,也不懂如何激发其潜能。这种描写直指现实中的弊端,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层昏庸无能的强烈不满。 结尾处,作者以讽刺的口吻质问:“天下无马?”随即自答:“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反问将全文推向高潮,语气铿锵有力,既是对当权者的控诉,也是对整个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总体而言,《马说》结构紧凑,逻辑清晰,语言简练生动,情感饱满激昂。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面映照时代弊病的镜子,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15335672sam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初入仕途,胸怀壮志却屡遭挫折。当时藩镇割据,朝政腐败,人才选拔制度弊端丛生,致使许多有识之士难以施展抱负。韩愈深感怀才不遇之痛,借千里马与伯乐的比喻,抒发内心愤懑。他以马喻人,批判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导致贤能之士被埋没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人才任用机制的深刻思考。
15335672sam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