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烟鬼
乌烟鬼,少年状貌真魁伟。如何转盼须臾尔,变化魌魑难向迩。可怜昼亦如夜时,生亦如死期。寄言三五少年子,莫向红尘作鬼嬉。乌鬼含冤白鬼笑,故鬼前驱新鬼啸。风雨回首一灯昏,数点青燐犹照耀。区区蛮触越南都,令行禁止风霜俱。白日如镜照寰宇,鬼乎何处藏其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鬼,少年的相貌真是雄伟。怎么会在转眼间变成那样恐怖,让人难以靠近。可悲的是白天也如同夜晚一样,活着也如同死去一般。告诉那些青春少年们,不要在红尘中做鬼玩耍。乌鬼含冤,白鬼在嘲笑,过去的鬼在前面咆哮,新的鬼在后面跟着哭嚎。回头看看,风雨中的灯光昏暗不明,只有几点青燐还在照耀。在这个世界的边缘,号令得到执行,如同寒冷的风霜般无情。阳光如同镜子照亮整个世界,那么鬼魂在哪里藏身呢?
去完善
释义
1. 乌烟鬼:此处指的是装扮成鬼神的表演者,他们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出现。
2. 少年状貌真魁伟:形容乌烟鬼的扮相非常英武。
3. 如何转盼须臾尔:形容乌烟鬼在瞬间变换表情和姿态。
4. 变化魌魑难向迩:形容乌烟鬼的变化令人难以靠近。
5. 可怜昼亦如夜时,生亦如死期:描述乌烟鬼的表演让人感受到生死之间的变化无常。
6. 三五少年子:指代一群年轻人。
7. 莫向红尘作鬼嬉:提醒年轻人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世界。
8. 乌鬼含冤白鬼笑,故鬼前驱新鬼啸:描绘乌烟鬼表演时的场景。
9. 风雨回首一灯昏: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盏昏暗的灯光下回顾过去。
10. 数点青燐犹照耀:形容青燐发出的微弱光芒。
11. 区区蛮触越南都:形容争斗的地方很小,不足以影响整个国家。
12. 令行禁止风霜俱:形容严格的管理和纪律。
13. 白日如镜照寰宇:形容阳光如同镜子一样照亮整个世界。
14. 鬼乎何处藏其躯:质问鬼魂到底躲藏在何处。
去完善
赏析
《乌烟鬼》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一首描绘鬼怪形象的诗篇。诗中通过对“乌烟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虑。全诗以鬼喻人,揭示了人在现实中的挣扎与无奈,以及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首联“乌烟鬼,少年状貌真魁伟”,描述了乌烟鬼的形象:一个英俊的少年,却笼罩在乌烟瘴气之中。这一形象既展示了少年的英武之气,又暗示了其在恶劣环境中的挣扎。
颔联“如何转盼须臾尔,变化魌魑难向迩”,表现了乌烟鬼瞬息万变的面目:时而狰狞恐怖,时而和善可亲。这一特点象征着人心叵测、世事难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颈联“可怜昼亦如夜时,生亦如死期”,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乌烟鬼在白昼如同夜晚,生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景象让人不禁哀怜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尾联“寄言三五少年子,莫向红尘作鬼嬉”,是诗人对少年们的忠告。告诫他们不要沉溺于世俗的纷扰,要珍惜生命,追求真理,成为有作为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乌烟鬼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虑,以及对青少年一代的期许和关爱。全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堪称一首揭示人性与社会现象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94年左右的唐朝,一个名叫李华的文人写下了这首名为《乌烟鬼》的诗歌。李华(约715-766)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知名文人,历任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等职,以文才出众而著称于时。
在唐玄宗统治的中期,国泰民安,政治相对稳定。然而,这种表面上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矛盾和危机。官场腐败,宦官干政,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些士人往往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追求功名利禄。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华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的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
在这首《乌烟鬼》中,李华通过对乌烟鬼这一形象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虚伪、腐化现象。诗歌通过乌烟鬼的形象,讽刺了那些热衷于权势、贪婪无度的人。这首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警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