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岳

标题包含
望岳
方岳分为五太宗,江南崒嵂祝融峰。 中天自立如皇极,支峤相归若附庸。 湖不多浮为所镇,斗犹小退避其衡。 太高要以卑为德,七十二君休更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名皇帝统治了方岳地区,繁盛的江南也见证了祝融峰的雄伟。 在中央自立成为国家的中心,各个边远地区则如同附属的诸侯。 湖泊之间相互联系并繁荣着,北斗星也要在衡山面前退让三分。 太高了就要学会谦卑,七十二个君主应该休养生息,不必再争论权力和地位。
去完善
释义
《望岳》是宋代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描绘五岳壮丽景色的诗篇。这里是对部分诗句的注释: 1. 方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2. 五太宗:指唐代五位著名皇帝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唐宪宗和唐宣宗。他们分别在位时都曾对五岳进行过扩建或修缮。 3.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这里代指南岳衡山。 4. 祝融峰:衡山的最高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祝融为火神,象征着火的发源地。 5. 中天:天空中央,这里用来形容皇极大业。 6. 支峤:指五岳周围的小山。 7. 皇极:原指古代皇帝的最高权利,这里用来比喻五岳之首的泰山。 8. 七十二君: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泰山举行过祭天大典,封禅七十二位君主。这里的“七十二君”指的是历代封禅的帝王。 9. 太庙:皇家祖庙,这里是太庙的象征意义。 10. 衡: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
去完善
赏析
《望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雄伟壮丽的五岳景色,其中尤以江南的祝融峰最为突出。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五岳比作皇权,强调了它们的独特地位和崇高形象。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湖泊、北斗等自然景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 在诗的最后两句“太高要以卑为德,七十二君休更封”中,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思想。他认为,山势过于高峻,应该以谦卑为美德。这里,诗人借用高山来隐喻君子的品德,强调君子应谦逊待人,不应因地位尊崇而傲慢无礼。这种思想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相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儒家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岳》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曾丰的作品。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在创作过程中,曾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自然的深刻领悟,将泰山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正值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曾丰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政治斗争,辞去了职务,回归乡里,过上了隐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同时间段内,南宋正处于蒙古帝国的威胁之下,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曾丰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热切期盼。他用《望岳》一诗表达了他的理想主义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