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趋郡回

标题包含
趋郡回
老去犹趋府,往来添客愁。 丹枫渔舍晚,花麦野田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岁增长仍在奔波公事,使得宾客增加不少忧愁。 火红的枫叶映衬着渔家的傍晚,菊花和麦子铺满了田野的秋色。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趋郡:接近或去郡治,这里指到官府工作。 2. 老去:年龄渐大。 3. 犹:仍然,还。 4. 府:指地方官员的办公地点。 5. 往来:经常来往。 6. 客愁:离家在外的忧愁。 7. 丹枫:红色的枫叶。 8. 渔舍:渔民的房子。 9. 花麦:形容麦穗上的花纹像花朵一样美丽。 10. 野田:田野,田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年岁已高但仍需奔波于公事之间,客居他乡的生活情景。首句“老去犹趋府”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辛劳;次句“往来添客愁”则强调了诗人客居在外、远离故乡的忧愁心情。接下来的两句“丹枫渔舍晚,花麦野田秋”则以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整首诗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年迈时仍需在异乡为公务奔波的无奈和思念故乡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趋郡回》是南宋著名文人姜特立的一首描绘回乡情景的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末期。此时,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姜特立作为一名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但也无能为力。 在这一时期,姜特立的人生际遇也是坎坷不平。他曾入仕为官,但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最终被贬谪至边远地区。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危机。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相当复杂。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政治腐败严重;另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发动了猛烈进攻,使得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姜特立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了南宋末期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