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菜
梅山罨菜胜羹藜,怪见宾筵玉筯齐。
大似雪堂真一酒,绝胜金谷韭蓱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山的蔬菜比羹汤还美味,让人奇怪的是在宴席上筷子都齐刷刷地夹向它。它的口感就像雪堂的真一酒那样醇美,远远胜过金谷园里的韭菜煎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梅山:可能是指湖南省中部偏北的雪峰山,因为诗中提到“雪堂”,疑指此地。
2. 罨菜:一种蔬菜的名字,是古代常见的菜品之一。
3. 羹藜:是一种用藜菜制成的汤。
4. 玉筯:本指筷子,这里可能指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5. 雪堂:苏轼的堂名,他曾在安徽北部建立了堂室,并在周围种了许多梅树。
6. 真一酒:可能是一种产自湖南的酒类。
7. 金谷: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古时有著名的金谷园。
8. 韭蓱齑:韭菜拌麦苗的凉菜,这是古时候的一种食品。
去完善
赏析
《罨菜》这首古诗通过对梅山地区特产“罨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其美味的赞美。首句以“胜羹藜”来形容罨菜的鲜美,寓意着这种食物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第二句“怪见宾筵玉筯齐”则描述了人们在品尝这种美味时的惊讶和赞赏。
接下来的两句,“大似雪堂真一酒,绝胜金谷韭蓱齑”,分别用“雪堂真一酒”和“金谷韭蓱齑”两种美食来与罨菜作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罨菜的优越口感和独特风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美食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热情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罨菜》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姜特立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词。此诗创作于宋光宗赵惇在位期间(1190-1194年),当时正值国家繁荣昌盛之时。
姜特立,号梅山,浙江丽水人。他一生历经三朝,年轻时在临安应试落榜,后以献文向孝宗称臣,逐渐受到重视。光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赐进士出身。然而不久后因遭排挤被降职至台州担任郡守。尽管仕途曲折,但姜特立热爱文学和自然,晚年更热衷于诗歌创作,抒发其身处宦海浮沉的感慨。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江南地区开始广泛种植水田作物。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许多文人墨客对乡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关注田园生活,并以此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姜特立观察到了田野间美丽的罨菜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