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一
径转桥横水,林深寺据山。 钟鱼告阒寂,松竹媚孱颜。 避地欣有托,依僧成暂闲。 东归路不隔,片片陇云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径转桥横跨着流水, 林深处的寺庙依山而建。 钟声宣告了寂静的时刻, 松树和竹子展示着生机盎然的模样。 暂且躲避在这地方感到欣慰, 暂时依靠僧人享受悠闲时光。 返回东方的道路并没有被阻断, 一片片田园风光依旧如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洪炎:南宋诗人,字玉父,号坚白居士。 2. 己酉岁: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 3. 龙潭院:位于浙江义乌的寺院。 4. 钟鱼:寺庙里的钟声和诵经声。 5. 阒寂:指声音消失或寂静无声的状态。 6. 松竹:松树和竹子,象征坚韧不屈的品质。 7. 孱颜:形容山水风光优美的样子。 8. 依僧:指寄居于僧人处。 9. 陇云:指远处的云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避难到龙潭院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寺院景象。“径转桥横水,林深寺据山”两句,写出了龙潭院周围的环境特点:曲折的小径、横跨的石桥、幽深的树林以及坐落于山间的高耸寺庙。接下来的“钟鱼告阒寂,松竹媚孱颜”则描述了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钟鱼”指的是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而“松竹”则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在描绘完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致之后,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体验:“避地欣有托,依僧成暂闲。”即,尽管身处战乱的困苦之中,但能在龙潭院找到寄托和慰藉,与僧人共度一段闲暇时光,让诗人倍感欣喜。最后一句“东归路不隔,片片陇云还”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早日回到故乡的期待。这里“陇云”寓意故土,“片片”意味着逐渐接近。整首诗通过对龙潭院的描绘,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又体现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炎所作,创作于公元1139年(宋高宗绍兴九年)。这一年,金国侵略者入侵南方,作者为了躲避战火,来到了龙潭院。在这段时期,诗人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在战乱中失去家园,不得不四处逃亡,寻找避难之所。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金国对南方的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不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这些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一》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龙潭院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