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新荷池沼,绿槐庭院。
檐外雨声初断。
喧喧两部乱蛙鸣,怎得似、啼莺睍睆。
风光流转。
客游汗漫。
莫问鬓丝长短。
即时杯酒醉时歌,算省得、闲愁一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荷池沼环绕着绿槐庭院。
屋檐外雨滴渐停,倾听着喧闹的两部青蛙叫声,根本无法与黄莺美妙的啼叫相比。
在美好风光中畅游,似乎感受到了广阔的天地。
不必过多担心岁月沧桑,让心情随酒和歌声自由荡漾。至少在醉酒欢歌之时,能暂时抛却一半的闲愁。
去完善
释义
戴复古的《鹊桥仙》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词句注释需求,根据你的问题描述,我理解为需要解释整首词的意思。这首词描绘了在夏日的傍晚,池塘里的新荷,院落里的绿槐,屋檐外的雨声渐渐停止,同时还有青蛙的叫声。在外旅行的客人可以暂时忘记烦恼,及时行乐。所以只需要整体理解,不需要对个别词语或句子进行注解。
去完善
赏析
《鹊桥仙》描绘了夏日雨后新荷和绿槐的优美画面,以“檐外雨声初断”为背景,营造出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喧喧两部乱蛙鸣,怎得似、啼莺睍睆”一句对比了蛙声与莺啼,突显出自然的活力与和谐。
在后半阙中,词人表现出放浪形骸的豁达态度,他认为:“风光流转,客游汗漫,莫问鬓丝长短。”只要把握当下,尽情欢乐,便可以抛却许多烦恼。这既是对人生的豁达,也是对旅行生活的自我解脱。
最后,作者用“即时杯酒醉时歌,算省得、闲愁一半。”表达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淡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鹊桥仙》是南宋著名词人戴复古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时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词人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触动,他将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融为一体,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山人,浙江黄岩人。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历览山川名胜。然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直到五十多岁才中进士。这一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心情沉重。
南宋后期,金兵屡次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戴复古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危亡深感忧虑。然而,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反而屡遭排挤和陷害。这种人生际遇使他的词作充满了哀愁和愤懑之情。
在《鹊桥仙》中,戴复古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民族以及爱情的美好憧憬。他渴望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在鹊桥上相会,共度美好时光。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无法摆脱人生的困境,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戴复古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无奈的人生境遇,使其成为南宋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