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兴乐江望祝融
日上宁容晓雾遮,须臾碧玉贯明霞。
人谋天意适相值,寄语韩公不用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初升,宁谧的景色被晨雾笼罩,片刻间碧空如洗,阳光穿透云彩。这是人力和天意的完美结合,向韩公传达这美好景象不需多言。
去完善
释义
1. 渡:渡过,指从江河的一边到达另一边。
2. 兴乐江:位于湖南省的地名。
3.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此处可能是指湖南省南岳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
4. 日上:太阳升起。
5. 宁容:或许,表推测。
6. 晓雾:清晨的雾气。
7. 须臾:片刻,短时间。
8. 碧玉:绿色的玉石,此处用来形容江水。
9. 贯:穿过。
10. 明霞:明亮的彩霞。
11. 人谋:人为的努力和智慧。
12. 天意:天命,大自然的安排。
13. 适相值:正好相互符合。
14. 寄语:传话,转告。
15. 韩公:指韩愈,唐代著名文人,曾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这里可能指代他自己或其他官员。
16. 不用夸:无须炫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日出景色。首句“日上宁容晓雾遮”,表明太阳即将升起,阳光穿透晨雾,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接下来的“须臾碧玉贯明霞”,则是形容太阳在瞬间穿透了云层,如同碧玉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人谋天意适相值,寄语韩公不用夸。”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寓意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里提到“韩公”,可能是指唐代著名文人韩愈,他曾有诗句描述过类似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出人类与自然共存的理念,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并保护大自然的美景。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境深远的诗作,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又启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兴乐江望祝融》是南宋著名诗人张栻的一首描绘湘江景色和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此时正是金兵南侵,南宋偏安江南之际。在这时期,张栻身为朝廷官员,亲眼目睹了民众疾苦和国家忧患,因此,他选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张栻在这一年期间,因战事频繁,对民众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并开始关注国家的安危。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悲悯之心和对民族危机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张栻通过描绘湘江的美丽景色,寓情于景,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