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乖崖堂

标题包含
过乖崖堂
平生乖崖公,及此拜仿像。 凛然风埃外,余子避英爽。 忆公昔正色,抗论指邪枉。 念当绝其根,所畏日滋长。 晴空轰雷霆,下土走魅魍。 云何廊庙姿,半世江海上。 徒令治郡声,迄今满天壤。 论相危及公,亦岂坐倔彊。 嗟哉彼隘俗,利欲扼其吭。 闻公卓绝风,吐舌仍傥怳。 岂知古之人,事业系所养。 临机随手应,如爬适苛痒。 李侯亦高世,希踪自畴曩。 万里见丹青,高堂辟虚敞。 琅琅壁间记,读者兴慕仰。 我来岁云莫,霜林振余响。 叹息重徘徊,题诗诏吾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1203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乖崖公以卓越的风骨流传后世, 如今在这画像前,令人敬仰不已。 那风采超凡的容颜在风尘之外, 连英才都为之侧目。 回想当年,您正色厉声,指正邪恶之辈, 忧虑根源不除,危害将日渐加深。 如同晴空响起了雷霆,吓走魑魅魍魉, 为何您的英才却曾在江湖之上消散? 只留下治理州郡的美名,传颂天下。 然而,遭到谗言构陷的危险, 哪里是因为您的刚直不屈呢? 啊,那些狭隘的人啊,被利欲蒙蔽了双眼, 听到您的风骨,仍然惊讶不已。 他们又怎能理解,古人的事业与修养息息相关, 面对问题信手拈来,恰如搔痒止痒。 李侯也是高人一等,希望成为您的后继者, 画中的您气宇轩昂,宛如眼前。 琅琅读书声中,谁人不起敬慕之心? 今年深秋时节,我来到此地, 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好似您的遗响。 唉,再次瞻仰您的肖像,心生感慨, 提笔赋诗,让我这一代人共同铭记。
去完善
释义
《过乖崖堂》注释: 1. 乖崖堂:纪念南宋名臣李若水的祠堂。 2. 平生:整个人生。 3. 仿像:雕像,这里指李若水的雕像。 4. 凛然:严肃的样子。 5. 英爽:英俊、豪爽。 6. 正色:态度严肃。 7. 抗论: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 8. 邪枉:邪恶势力。 9. 指邪枉:指出邪恶势力。 10. 日滋长:逐渐壮大。 11. 雷霆:雷电,比喻力量强大。 12. 魅魍:鬼怪,这里形容邪恶势力。 13. 廊庙姿:朝廷中的地位。 14. 治郡声:治理地方的成绩。 15. 漫天壤:流传于民间。 16. 论相:担任宰相。 17. 危:使……陷入困境。 18. 倔强:性格刚强不屈。 19. 隘俗:狭隘的习俗。 20. 扼吭:掐住喉咙,形容受到遏制。 21. 卓绝风:卓越的风范。 22. 爬:搔,这里形容轻松应对。 23. 苛痒:轻微的瘙痒。 24. 李侯:指李若水。 25. 高世:超过世人。 26. 希踪:期望追随前人的足迹。 27. 畴曩:往昔,从前。 28. 琅琅: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29. 壁间记:墙壁上的碑文。 30. 读者:阅读的人。 31. 兴慕仰:产生敬仰之情。 32. 岁云莫:一年将尽的时候。 33. 余响:回响,这里指李若水的事迹影响深远。 34. 重徘徊:再次来回走动。 35. 题诗:写诗。 36. 诏吾党:告诉我的朋友们。
去完善
赏析
《过乖崖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歌。诗人张栻以浓烈的情感描述了这位被称为“乖崖”的古人及其事迹。开头两句讲述了他对这位古人的敬仰之情,认为这位古人具有超越世俗的魅力。接下来的诗句回忆了乖崖公当年直言不讳、揭露邪恶的场景,感叹他如今已远离纷争,但仍被世人传颂。 诗人对于乖崖公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深感痛惜,他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种不公,用“晴空轰雷霆,下土走魅魍”来说明乖崖公的现实处境。“云何廊庙姿,半世江海上”,诗人质疑为何这样一位拥有庙堂之气的人,却大半辈子都在江湖漂泊。而“徒令治郡声,迄今满天壤”,诗人认为乖崖公治理地方的优秀政绩至今仍然广为人知,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誉。 接着,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那些陷乖崖公于困境的小人,揭示他们内心的狭隘与自私。同时,诗人也指出,这些人无法理解古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这也是他们无法达到乖崖公之高度的原因。随后,诗人又强调乖崖公的卓越才能,他能够在面对困难时迅速应变,如同搔到痒处一般自然流畅。 最后,诗人以满怀敬意的语气表达了对李侯的敬仰之情。他认为李侯是世间难得的人才,他们的友情深厚,彼此尊重对方的成就。这首诗的最后几句揭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记忆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他以霜林为喻,表达了岁月无情、时光流逝的感慨,并期望通过诗歌传达给更多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乖崖堂》是南宋诗人张栻于乾道八年(1172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正值金国南侵时期,宋室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后逐渐恢复了国力。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政治局势依旧复杂。 诗人张栻虽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其父早逝,家境因此一度陷入困境。尽管出身名门,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张栻并没有养成纨绔子弟的习气,而是勤奋好学,与学者胡宏等交好,对儒家经典、历史都有深入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得到了南宋著名的文人范成大的赏识,这为他的日后仕宦生涯奠定了基础。 在诗句“世事浮云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他以此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待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有耐心和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