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建安公梅山堂
梅公山色近庭除,胜日供公几杖余。
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
丹心炯炯元无间,白发星星不用鉏。
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山公园景色宜人,阳光明媚适合散心。
这个古老的故事流传千年,人们记得那位贤士的佳话。
他一片赤诚心无间隙,虽白发苍苍但依然风度翩翩。
当百姓安居乐业时,他会归来欣赏自己的家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建安公:这里指赵鼎,曾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建安郡王。
2. 梅山堂:赵鼎的住所,因所在山形似梅而得名。
3. 庭除:庭院。
4. 几杖:古人闲居时所用的凭几和手杖。
5. 爱君书:指赵鼎写给皇帝的谏言、奏疏等。
6. 丹心:赤诚之心。
7. 白发星星:形容头发花白。
8. 不用鉏:不用劳神去锄草。
9. 斯民:百姓。
10. 奠枕:安枕无忧,生活安定。
11. 吾庐:我的住处,指梅山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梅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在此的悠然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诗中,诗人以“胜日供公几杖余”描绘出自己在梅山堂的闲暇时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千古谩传栖迹地”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最后,“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两句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盼,以及诗人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整首诗韵律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建安公梅山堂》是南宋诗人张栻于1169年创作的。这一年正值南宋中兴时期,宋金关系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仍然尖锐。张栻作为一代名臣,曾任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为朝廷效力多年,致力于国家振兴。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栻对故交建安公的怀念之情愈发强烈。他在诗中写道:“梅花开满山,流水绕前除。”“欲知公旧隐,道是无寻处。”以梅花和流水的意象,表达了对其品德和风雅的深深景仰。而在那动荡岁月,这种敬仰也激励着张栻和友人一同为国家的前途努力拼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