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晦后洞山口晚赋
石裂长藤瘦,山围野路深。
寒溪千古思,乔木四时阴。
更得寻幽侣,何妨拥鼻吟。
笑看云出岫,谁是此无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破裂处有长长的藤蔓显得消瘦,山路环绕着野地显得深邃。
寒冷的溪流千年不变,高大的乔木四季都是阴影。
还能找到探寻幽深之处的伙伴,不妨共同发出深长的吟唱。
笑着看那云朵从山间涌出,谁能够拥有这样的无心之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元晦:指的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父亲景皇帝朱祁镇。他的庙号是明仁宗,谥号是孝慎皇后。元晦是后人对他的一种尊称。
2. 后洞山口:指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附近的后洞口。这里曾是宋朝诗人陆游写《岳阳楼记》的地方。
3. 石裂长藤瘦:形容山石的险峻和树木的繁茂。
4. 山围野路深:描述了山间的道路曲折而幽深。
5. 寒溪:指的是古人眼中的冷泉,这里可能是指西湖的断桥残雪景观。
6. 乔木四时阴:比喻四季常青的大树,这里可能是指西湖的柳树。
7. 寻幽侣:寻找幽静地方的伙伴,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好友陆游。
8. 拥鼻吟:用鼻子发声吟诗,这是一种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雅之举。
9. 云出岫:白云从山中涌出,这里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景象。
10. 无心:没有心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本人与世无争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林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石裂长藤瘦,山围野路深”两句,描绘出山石的嶙峋、藤蔓的苍老以及道路的深邃,展现出一派原始而自然的景象。接下来的“寒溪千古思,乔木四时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山川河流的敬仰之情。树木常青、溪流不竭,这些都是大自然永恒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寄予了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而后,诗人在“更得寻幽侣,何妨拥鼻吟”中流露出与友人共同欣赏美景的愿望。在寻找大自然美好景物的同时,亦能在山间随意吟唱,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场景!最后,通过“笑看云出岫,谁是此无心”这一句,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境界,展现出与世无争的心态。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的恬淡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晦后洞山口晚赋》是南宋诗人张栻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复杂尖锐的时期。这时期,金朝南下侵扰不断,朝廷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张栻正遭受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他在政治上支持北伐抗金,但因主张不合时宜而受到排挤,被贬为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知府。在远离京城的边陲之地,他仍坚持积极抗金,并广泛结交文人志士,以提振士气。
这首诗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通过描绘晚秋时节的山口景色,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定的信心和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豪放悲壮的情怀,体现了张栻作为一位爱国文人的铮铮铁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