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巳日晚登裴台自仲春凡三登

标题包含
上巳日晚登裴台自仲春凡三登
前日看花地,重来对落晖。 雨余山著色,沙没水初肥。 寒食家家出,残红树树飞。 还同二三子,及此咏而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1203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前几天去赏花的地方,今天再次重游面对夕阳。 下过雨后,山脉更加鲜明,沙滩上积满了新涨的潮水。 寒食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出来,残存的红花漫天飞舞。 还能和二三好友一起,共同赞美这美好的时光,然后归去。
去完善
释义
1. 上巳日:古代节日名,指农历三月上旬巳日,有游春习俗。 2. 裴台:即裴公亭,在今江西九江东长江边,唐代观察使裴植于此建亭。 3.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4. 雨余山著色:雨水滋润后,山峦显得色彩更加丰富。 5. 沙没水初肥:沙滩逐渐淹没在水中,水质变得丰满而有营养。 6.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民间有禁火、扫墓的习俗。 7. 树树飞:形容落花纷纷。 8. 二三子:诗人和朋友们。 9. 咏而归:歌咏游览之后,愉快地回家。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前日看花地,重来对落晖”,通过时间上的重叠和空间上的重合,巧妙地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观赏花卉的地方,面对落日余晖的情景。这个开篇便为全诗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引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颔联“雨余山著色,沙没水初肥”,写出雨后山间的美景,山色显得更加鲜明,沙粒在雨水的作用下变得肥沃。这一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变化,表现了诗人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颈联“寒食家家出,残红树树飞”,是诗人眼中春天的景象:家家户户都出来参与寒食节活动,满树的鲜花逐渐凋谢,花瓣纷纷飘零。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民间节日的热闹氛围,又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规律。 尾联“还同二三子,及此咏而归”,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他们希望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能与友人共同欣赏美丽的风景,感慨生命的无常,留下美好的回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巳日晚登裴台自仲春凡三登》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张栻于公元1144年春日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在创作此诗时,张栻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已历经宦海沉浮和人生波折。在此之前的一年里,他与好友陆游共同担任临安府的教授一职,常常一同游历名胜古迹,进行学术探讨。 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国势颓弱,但文化教育却空前繁荣。科举考试制度逐步完善,文人士大夫阶层迅速壮大,这种社会环境使得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由于政局动荡、国家战乱不断,张栻以悲悯的心态感叹世事无常,因此在《上巳日晚登裴台自仲春凡三登》这首诗中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