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咏

标题包含
自咏
独抱韦编过客稀,箪瓢不厌屡空时。 幽然自与庖羲近,春去人间总不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紧抱着书本,过路的人很少留意。即使简陋的饮食条件,也能乐在其中。在安静的环境里,仿佛离庖羲时代越来越近。春天悄悄离去,人们似乎浑然不觉。
去完善
释义
1. 独抱韦编:指独自钻研古籍经典。韦编,用韦编成的书籍,这里指代古籍。 2. 过客稀:过路的行人稀少。 3. 箪瓢:指古代颜回的贫苦生活,形容清贫的生活条件。 4. 屡空:屡次缺乏,形容贫困。 5. 幽然:指潜心研究的状态。 6. 庖羲: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是文字记载最早的发明家。
去完善
赏析
《自咏》是南宋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蔡元定的诗作,以恬淡宁静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逸者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首句“独抱韦编过客稀”表现了诗人怀抱韦编(古代书籍),过着自己宁静的生活,与世俗之人相对疏远的状态。第二句“箪瓢不厌屡空时”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他甘守清贫,不厌其烦地度过贫困的日子。接下来的“幽然自与庖羲近”中,“幽然”一词显示出诗人的宁静心态,同时通过“庖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这一象征性人物,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如同庖羲一样与自然相融。而最后一句“春去人间总不知”则表达了诗人身处隐逸生活,超然物外,仿佛春天的离去都无从知晓,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超越。整首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又崇高的心灵境界,凸显出他的隐逸思想和浓厚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咏》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蔡元定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宋朝南渡后逐渐稳定的时期。蔡元定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诗人,在学术、政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在朝廷任职期间,因主张改革政治而受到排挤,最终被贬谪至广东潮阳。 在南渡后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北方国土沦陷,江南地区成为宋朝的政治中心。此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矛盾也十分严重。然而,在这一特殊时期,文化领域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陆游、辛弃疾等。这些人物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家国情怀和个人抱负,展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在《自咏》这首诗中,蔡元定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他以梅花的形象自喻,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品质和精神正是他本人以及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