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山居三首 其一
僧家毕竟居山好,石室茆茨养病身。 开眼不知明属日,回头只见影随人。 密通蛇虎为真友,笑与禽鱼会本因。 客间住山今几久,一番芳草一番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守卓,又称释守拙、释守卓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禅宗的一位重要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宗教信仰问题,公开资料有限。 根据可获取的信息,释守卓法师在禅宗修行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致力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修行者在山上生活确实不错,用石头和茅草搭建的房子来调养身心。 睁眼时,已经分不清明亮的阳光是来自白昼还是太阳;回头一看,只有影子相伴。 与野兽和蛇类亲密接触才是真正的友人,笑着和鱼儿一起共赴自然的本源。 在宾客之间山居生活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一片芳草都代表着一个春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释守卓:唐朝僧人,生卒年不详,擅长写诗。 2. 茆茨(máo cí):茅草屋顶。 3. 开眼:睁开眼睛。 4. 明属日:明媚的阳光。 5. 密通:密切交往。 6. 真友:真正的朋友。 7. 本因:事物的根本原因或本质。 8. 客间住山:指旅居在外的人居住在山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一名僧人,在山中的生活场景。诗中表现了诗人在山中修行、调养身体的闲适生活态度。“僧家毕竟居山好,石室茆茨养病身”,表达了诗人认为僧人生活在山中是最好不过的,住在简陋的石室茅屋里能更好地调理身心。 “开眼不知明属日,回头只见影随人”,写出诗人晨昏不分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心态。他“密通蛇虎为真友,笑与禽鱼会本因”,体现出他与自然生灵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客间住山今几久,一番芳草一番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时光的感叹,每一年的春天,都会带来新的生命和希望,这是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恩赐。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述,表现出了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守卓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诗歌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守卓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山林间修行,体验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山中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这种情感可能源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以及他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实践。 在这一时期,禅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和僧人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强调内心修行,追求自我解脱,这与释守卓的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相契合。此外,宋朝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在山林间隐居,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这可能也是释守卓选择在山中修行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