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玉牒道人 其二
过情君勿许迁除,屈指吾年六十余。
晚景固犹多暇日,全工仅可了残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更改已过之情,屈指算来我已有六十余岁。
晚年固然还有许多闲暇时光,尽全力只能读完剩余的书。
去完善
释义
1. "过情":字面意思为超过实情或过分要求,这里可能指的是对玉牒道人的要求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
2. "君":这里指的是玉牒道人。
3. "迁除":字面意思是晋升或者调动职务,这里可以理解为对玉牒道人提出的升职或调任的要求。
4. "屈指":原意是弯曲手指计数,这里表示计算的意思。
5. "六十余":这是作者六十多岁的自谦说法。
6. "晚景":一般指晚年时光,这里表达了作者晚年生活的闲暇状态。
7. "固":表示肯定,有“确实”、“的确”之意。
8. "全工":这里是完全掌握的意思。
9. "残书":指的是未完成的书籍,这里表达作者想完成未竟事业的心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曾丰晚年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人在首句中劝诫那些感情过于丰富的人不要过多地考虑职务升迁和调动,而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接着,诗人通过“屈指吾年六十余”这句表明自己已经年逾六旬,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晚年的宁静与平和。
在第二句中,诗人提到晚年的生活虽然还有闲暇时光,但是应该将精力专注于完成未竟的事业——编写完自己的著作。这与诗人前半生的辛勤耕耘相呼应,展现出他坚持到底、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中的“全工”意指完全的功夫、努力,揭示了诗人对学术事业的敬畏和献身精神,以及对自我成就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玉牒道人 其二》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与金国和战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曾丰虽然身为官员,但对国家前途担忧,对民生疾苦感同身受,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道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心。
曾丰在南宋年间历任县令、知州等职,虽身居高位,但他始终关注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安危。他在任期间,力主抗金,主张改革,但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受到排挤。这使他深感忧虑,从而在诗歌中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同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的战争仍在继续,两国关系时战时和,政局不稳。同时,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这些时代背景使曾丰深感忧虑,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使他通过对道人的赞美,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期盼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