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念奴娇

标题包含
念奴娇
江边故国,望南云缥缈,连山修木。 远意渊明束带见,乡里儿曹何辱。 世味熏人,折腰从事,俯仰何时足。 可怜菊下,醉吟谁共征逐。 我爱九日佳名,飘然归思,想当年丘谷。 梦绕篱边犹眷恋,满把清尊馀馥。 援笔洪都,如君英妙,满座方倾属。 月台挥袖,叫云声横断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一止(1078年-1160年),字行简,号苕溪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刘一止在北宋末年考中进士,历任地方官吏。宋徽宗宣和年间,他因直言敢谏被贬谪。靖康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故国的江边,望向遥远的南方,云雾飘渺,群山环绕,林木繁茂。 想到陶渊明带着敬意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曾说宁愿乡里做个贫士,也不愿在污浊的社会中献媚取荣。在这个充满世俗气息的世界,有时为了生活不得不弯腰行事,这种低头哈腰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可怜那菊花下的陶渊明,有谁陪伴他一起醉游呢? 我十分欣赏九月的美好名字,因为这代表着一种自由的归隐思想,让我想起当年陶渊明在山谷间的悠闲生活。梦境中的篱笆墙边依然充满眷恋,手中握着满满的美酒还散发着香气。想象着在这个美好的夜晚,你与我在洪都相聚,彼此感叹时光的流逝。我们在月下挥袖告别,你的声音直冲云霄,犹如断玉般激荡人心。
去完善
释义
1. 江边故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2. 南云缥缈:形容南方天空中的云彩,这里可能指的是远方的故乡。 3. 远意渊明束带见:这里用了陶渊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典故,表示诗人向往隐逸生活,不愿为名利而卑躬屈膝。 4. 乡里儿曹何辱:意为家乡的孩子们不要受到屈辱。 5. 世味熏人:指世俗的诱惑。 6. 折腰从事: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示为了生计不得不屈服于权贵。 7. 俯仰何时足:形容时间的流逝,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 8. 可怜菊下:表示在菊花盛开的时节,没有人能陪他一起饮酒赋诗。 9. 九日佳名:九日是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 10. 飘然归思:表达思念故乡之情。 11. 当年丘谷:指曾经的田园生活。 12. 梦绕篱边犹眷恋:形容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13. 满把清尊馀馥:形容美酒的味道。 14. 援笔洪都:表示自己会拿起笔来抒发豪情壮志。 15. 如君英妙:称赞对方才华横溢。 16. 月台挥袖:形容风度翩翩。 17. 叫云声横断玉:形容声音激昂高亢。
去完善
赏析
《念奴娇》是一首描绘故乡风情的词牌,刘一止的词作则抒发了诗人久居他乡、怀念故土的心情。开头“江边故国,望南云缥缈,连山修木”三句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眺望故乡的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川树木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接下来的“远意渊明束带见,乡里儿曹何辱”二句用陶渊明的故事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人接下来感叹世俗纷扰中的屈尊弯腰,何时才能得以解脱。在这样的境遇中,“可怜菊下,醉吟谁共征逐”两句表达出诗人孤独的心境,借饮酒赋诗寄托自己的惆怅之情。 词的下阕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美好回忆。“我爱九日佳名,飘然归思,想当年丘谷”三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渴望能重回故里。梦境中仿佛回到了曾经的田园生活,那里菊花满径,酒香四溢。 而后,诗人回忆起与友人一同挥毫泼墨的时光,那时他们才情横溢,满座倾听。结尾“月台挥袖,叫云声横断玉”二句展现出诗人豪放的个性,体现了词人飘逸俊朗的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是南宋著名文人刘一止的名篇。这首词作于公元1154年,正值南宋中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经济繁荣,但政治腐败、军事软弱,对外敌入侵束手无策。 刘一止本是一名爱国志士,他主张改革朝政,加强国防。然而,在官场中他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一止创作了这首《念奴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词中“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坚守信念的品质。而结尾的“愁心一寸深于海,明月催帆速到西”则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寄予厚望的心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