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其四

标题包含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其四
穆穆罢朝嗟不憗,冲冲停市叹如仁。 生刍絮酒难亲致,薤曲书成泪满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肃穆散朝感慨命途多舛,伤心市井感叹知音难觅。 真挚问候和礼物难以亲自送达,写就一曲离歌泪水沾满了衣襟。
去完善
释义
穆穆:赞美鲁公的德行与风采,表示对其深深敬仰之情。 罢朝:停止朝政之事,指鲁公去世后朝廷的政务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嗟:叹息、感叹。 不憗:表示遗憾,因丧失而感到惋惜。 冲冲:形容人多而忙碌的样子。 停市:市井百姓也暂停日常活动,表达对鲁公的悼念之情。 仁:指鲁公的仁爱之心,受人尊敬。 生刍絮酒:指送葬时的祭奠之物,表达了哀悼之意。 难亲致:难以亲自送达,表示自己无法亲自参加葬礼表达哀思。 薤曲:古代乐府哀歌的一种,常用于悼念逝者。 书成:指将薤曲书写完成。 泪满巾:表达悲伤之情的程度,眼泪沾湿了整块手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悼念他的好友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的一首挽诗。诗中以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穆穆罢朝嗟不憗”描述了在庄重肃穆的朝堂上,人们因鲁公之死而叹息不已。"穆穆"指严肃庄重的气氛,"罢朝"则形象地描绘出朝堂上下的一片哀伤氛围。"嗟不憗"意指为鲁公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第二句“冲冲停市叹如仁”则描绘了市井百姓得知鲁公噩耗后的震惊与悲痛。"冲冲"本指往来的行人,这里用来形容城市中的喧嚣,"停市"则表达了市井对这位贤者的敬重。"叹如仁"表达人们对鲁公高尚品德的赞誉和对其离去的痛惜。 第三句“生刍絮酒难亲致”表明尽管诗人想要表达对故友的敬意和哀悼,却因生死之隔而无法亲自去祭祀鲁公。"生刍"即新生出的茅草,常用来表示祭奠,"絮酒"则是把酒倒在地上以纪念故人。这一句表达出诗人的无奈和对故友的无尽哀思。 最后一句“薤曲书成泪满巾”讲述了诗人含泪为故友谱写悼歌,以此寄托哀思。"薤曲"是一种古代悼念死者的音乐形式,"泪满巾"则描绘出诗人悲痛欲绝的情感状态。这句诗通过对音乐艺术的表现,使整首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为鲁公之死感到的巨大悲痛。 整体来看,这首挽诗用词生动,情感真挚,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其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描绘,展现了鲁公在民间的声望,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其四》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为悼念逝世的鲁国公所作。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15年左右,当时文彦博刚刚步入政坛,成为朝廷重臣。 在这段时间里,文彦博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然而,他在官场上并未一帆风顺,曾因为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尽管如此,文彦博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尽心尽力。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来,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然而,随着内外矛盾的加剧,北宋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文彦博等人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试图挽救国家的颓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