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书刘监归嵩阳隐居 其一
昔年宝应茅斋主,别后炎凉已屡经。
暂入城来缘买药,却骑牛去似飘萍。
缑山重访吹笙伴,秘省长虚画鹤厅。
一任洛阳人白眼,且看三十六峰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里我曾是那宝应由茅屋的主人,分别之后经历了无数的冷暖人间。
偶然来到这城市里只为买一些药,随后就骑着牛离去如同浮萍一般无根。
再次寻访到那缑山的吹笙旧友,一同在隐秘的长虚之处描绘着白鹤翩翩起舞的画面。
任由那些洛阳人对我冷眼相待,我只求看这青山绿水仍然历历可见。
去完善
释义
1. 宝应:代指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2. 茅斋:简陋的住所,此处是作者刘监的居所。
3. 炎凉已屡经:意为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4. 药:此处指为家人购买药材。
5. 骑牛:古时的交通工具之一。
6. 飘萍:比喻居无定所,漂泊不定。
7. 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古代传说中王子乔修炼升天的地方。
8. 吹笙伴:此处指刘监的朋友,可能擅长吹笙。
9. 秘省长虚画鹤厅:指秘书省中清静的画鹤厅堂。
10. 一任洛阳人白眼:意为不管洛阳人的看法,自己坚持自己的选择。
11. 且看三十六峰青:指洛阳附近的美景,即白云山的三十六座山峰。
去完善
赏析
文彦博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嵩阳与刘监重逢的场景。首联“昔年宝应茅斋主,别后炎凉已屡经”,通过提及昔日共同的回忆和离别后的岁月更迭,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颔联“暂入城来缘买药,却骑牛去似飘萍”,以刘监短暂的来访和离去的形象为比喻,描述了他飘逸的隐士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凡脱俗。颈联“缑山重访吹笙伴,秘省长虚画鹤厅”,通过刘监重访故地和绘画白鹤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尾联“一任洛阳人白眼,且看三十六峰青”,虽然洛阳人对刘监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但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寄情于嵩阳的美景之中。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饱满,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秘书刘监归嵩阳隐居 其一》是北宋名臣、诗人文彦博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9年,即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此时文彦博正担任御史中丞一职,负责监察朝廷百官,刚正不阿,声名显赫。
在这一时期,文彦博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推行新政,整顿吏治,使国家政治日趋稳定。然而,他也深知官场浮华,功名如烟云,因此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崇尚隐逸文化,向往田园生活。这一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送秘书刘监归嵩阳隐居 其一》等作品。
在创作这首诗时,文彦博刚刚经历了一次人事变动,他从原来繁重的中央官职调任地方,这使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表达对好友刘监辞官归隐的羡慕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