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筹笔驿
卧龙才起扶衰世,料敌谋攻后出师。
帏幄既持先圣术,肯来山驿旋沉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卧龙正在崛起以支持这个衰败的世界,准确预测敌人并制定计划来发动战争。
这位军事家已经掌握了古代圣人的智慧,愿在山中驿站停留,反思战争的得失。
去完善
释义
1. 卧龙:指诸葛亮。这里用来形容诸葛亮的才智与谋略。
2. 扶衰世:扶持衰退的蜀汉国家。
3. 料敌谋攻:预测敌人的情况并制定进攻策略。
4. 后出师: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才开始北伐中原。
5. 帏幄:古代军队中的指挥帐幕。
6. 先圣术:古代圣贤的智慧与方法。
7. 肯来山驿:愿意来到山间的驿站。
8. 旋沉思:反复思考。
去完善
赏析
《题筹笔驿》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从隐居中出来,辅佐刘备复兴汉室的历史场景。诗人以“卧龙”来形容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以及他胸怀大志的精神面貌。同时,通过描述诸葛亮在战斗中展现出卓越的智谋和军事才能,表达出对这位古代名人的崇高敬意。诗中的“帏幄既持先圣术”,意味着诸葛亮充分运用战略战术,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在“肯来山驿旋沉思”一句中,作者巧妙地借助了筹笔驿这一历史遗迹,传达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情操历久弥新的意义。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事迹的赞美,展现了一位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贤相形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筹笔驿》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6年,文彦博时任枢密使,也就是宋朝最高军事机构的负责人。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在创作这首诗时,文彦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北宋王朝面临内外压力,边疆不稳,内部矛盾激化。文彦博作为朝廷重臣,既要处理国家政务,又要关心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题筹笔驿》,以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诸葛亮精神的崇敬。
此外,文彦博还生活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之间。这两次改革运动都对北宋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间接影响了文彦博的政治观点和文学创作。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改革的期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总的来说,《题筹笔驿》反映了文彦博在那个动荡时期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