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纪太尉庙

标题包含
题纪太尉庙
死节古来虽有矣,大都死节少如公。 惟图救主重围内,不惮焚身烈焰中。 龙准有因方脱祸,猴冠无计复争雄。 如何置酒咸阳会,只说萧何第一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死亡坚守气节者并不少见,但大多数人在面临困境时难以表现出这样的品质。 但你不同,在重重包围之中,你全力救助君主,根本无惧熊熊烈火。 正因如此,你的命运得以改变;而其他人则束手无策,无法再次成为英雄。 不过,到了咸阳宫的酒宴上,人们却只谈论萧何的第一功劳。
去完善
释义
1. 太尉: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2. 死节:为保全气节而死。 3. 大都:大多。 4. 图:设法。 5. 救主:拯救君主。 6. 重围:严密的包围圈。 7. 不惮:不畏惧。 8. 焚身:自我焚烧。 9. 烈焰:猛烈的火。 10. 龙准:龙的鼻子,此处指代太尉。 11. 有因:有原因。 12. 猴冠:猴子戴的帽子,此处讽刺皇帝。 13. 无计:无法。 14. 争雄:争夺领导地位。 15. 如何:为什么。 16. 咸阳会:在咸阳举行的会议。 17.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以功高著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悼念唐代忠臣纪太尉的诗歌。通过赞扬纪太尉英勇就义的气节,诗人表达了他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首联“死节古来虽有矣,大都死节少如公”强调了自古以来有很多人为气节而死,但很少有人能像纪太尉那样死得其所。这里的“公”是对纪太尉的尊称。 颔联“惟图救主重围内,不惮焚身烈焰中”描述了纪太尉在救援唐玄宗时所展现出的英勇行为:他不顾烈焰焚烧,只想救出被敌军重重包围的皇帝。 颈联“龙准有因方脱祸,猴冠无计复争雄”中,“龙准”指代唐朝皇帝,“猴冠”则指代叛军首领安禄山。这句诗说明,只有依靠皇上的福荫,才能逃脱灾难,而叛逆者再勇猛也终究不能争夺天下。 尾联“如何置酒咸阳会,只说萧何第一功”描绘了一个场景:当朝廷在咸阳举行宴会庆祝胜利时,众人只赞美萧何的功勋,却忽视了纪太尉的英勇壮举。诗人对此感到不满,希望通过这首诗让更多人了解纪太尉的丰功伟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诗词创作尤为昌盛,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公元1040年左右,当时的官员文彦博创作了这首名为《题纪太尉庙》的诗篇。 诗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亲眼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繁华盛世。他经历过官场的风风雨雨,体会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北方边境冲突频发之际,他毅然投身军旅,担当起国家重任。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在创作这首诗时,文彦博处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对国家事务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然而,他并未沉浸在个人的荣耀之中,而是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关注着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这首《题纪太尉庙》就是诗人对北宋时期社会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